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天清晨,车出九江,过柘林湖,我和几位朋友结伴而行,寻访心慕已久的云居山真如禅寺。  相似文献   
2.
张百玲 《天风》2009,(3):25-26
红土岭教堂位于辽宁本溪市本溪湖附近的山坡上.自改革开放以来,红土岭教堂参加礼拜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有一大部分年纪大的信徒不识字,给读经带来很大困难,教会便及时地开办了查经识字班.  相似文献   
3.
荪湖道乡     
原温州平阳古荪湖里及其周边地区在历史上素有“道乡”之称。荪湖道乡以荪湖山和荪草湖为中心,西有繁枝山(道书称蕃芝山),南有望州山(梦山、婆山、望山),东迤有将军山、云台山等,山峦起伏,群山环抱,东北部为江南水网平原,河网交错。1981年原平阳析为平阳、苍南两县后,其地属苍南县,包括望里镇、括山乡、新安乡以及藻溪镇、宜山镇、钱库镇、金乡镇的部分片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荪湖道乡的形成与当地历史上一个林氏道教家族有着非常密切关系。据平阳、苍南一带的林氏宗谱记载,横阳(含今平阳、苍南、泰顺)林氏肇基祖林嵩,为避唐末战乱由莆田…  相似文献   
4.
校氏祖坟位于河南省中牟县北的雁鸣湖镇,北距东漳村两公里,南距小店村一公里,东距校家岗遗址半公里。西距韩砦两公里,又称校家碑楼。相传校家祖坟占地数百亩,是座望星坟,从建坟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墓室数量不详。  相似文献   
5.
富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衡水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的保护与传承,是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以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探索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菱塘回族乡 阔步奔小康李文彩应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的邀请,中国伊协领导委派我前往出席该乡新建清真寺落成典礼(新寺照片见封面)。4月29日正值"古尔邦"佳节,全乡广大回、汉族群众和来宾会集在新寺礼拜殿前,由应邀前来的国家民委、国务院宗教局、江苏省、扬...  相似文献   
7.
文碧方 《现代哲学》2011,(6):113-119
文章在辨析并说明朱子性理学的内在义理和逻辑的背景下,试图对朝鲜时代几位重要儒家学者的朱子性理学诠释及其著名的"湖洛之争"作一分析和讨论,以期对朱子所谓的"心"及其相关概念、命题的理解与把握提供较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民国十年,江南部分民间善堂善坛选址浙江杭州虎跑佛祖藏殿,成立虎跑藏殿湖隐佛祖报本团,并编纂《虎跑佛祖藏殿志》。《藏殿志》纂辑的主要资助者和组织者潘炳南,是义和团运动时期著名的中国救济善会的发起人,在中国红十字会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藏殿志》展现了清末民初江南善坛的发展状况和报本团的成立经过与组织形态。报本团通过扶乩降神管理善堂,形成重大决议并付诸实行,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民间结社组织,其特殊性也决定了《藏殿志》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佛教寺院志,而是一部会道门史志。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1月11日上午,一座以展示、弘扬中国禅宗文化为主题的禅宗文化馆在安徽省太湖县西风禅寺正式开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禅宗文化馆题名。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慧庆法师,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智文法师,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花亭湖风景区管理处的有关领导及佛教四众  相似文献   
10.
朝鲜后期,韩国学者开始把目光从关注理学中已发的"四端"与"七情"的问题,转向"人性"和"物性"上面,并扩展到未发的"心"与"情"的问题。18世纪发生的"湖洛论辩",其代表人物是李巍岩和韩南塘。他们以朱子的理气论和心性论,李栗谷的"理通气局"说为根据,围绕"人物性同异"、"未发心体本善有善恶"、"圣凡人心同异"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在"人物性同异"的问题上,巍岩的洛派主张"人物性同"说,而南塘的湖派则主张"人物性异"说。在"未发心体本善有善恶"的问题上,巍岩将本然之性的性与本然之心的心一致化,主张"心性一致",提出了"未发心体纯善"论;而南塘则认为,未发状态下也存在气质之性,提出"未发心体有善恶"的观点。在"圣凡人心同异"的问题上,巍岩认为圣凡人都同样禀赋明德本体,提出了"圣凡人心同论";而南塘认为,圣凡人本心不同,主张"圣凡人心异论"。"湖洛论辩"的对话,是对朱子学的新诠释,丰富和发展了东亚朱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