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研究表明,上行比较对高自尊个体产生积极效应。然而鉴于高自尊包括安全性高自尊和防御性高自尊,有必要在上行比较影响不同任务领域内的行为表现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探讨高自尊的不同类型对上行比较与行为表现之间关系的影响。两个实验均采用高自尊类型、上行比较和任务领域一致性的2×2×2混合因素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其分别采用创造性测验和非创造性的语词测验作为不同领域任务。结果表明,防御性高自尊个体没有像安全性高自尊个体那样采取领域转换策略来修复自我关注,由上行比较所引起的领域转换只对安全性高自尊个体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弱智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福娟  蒋骊 《心理科学》2005,28(2):347-350
对200名弱智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总的来说,弱智儿童的父、母亲之间在心理压力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年级儿童的家长在心理压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家长的心理压力与其对事件的应付方式、生活质量以及弱智儿童的行为表现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茅于燕 《心理学报》1994,27(3):247-254
研究了41名弱智儿童。采用时间样本的方法收集材料,以期从动态角度了解弱智儿童在上课时和自由活动时的行为表现。按园别和智力落后程度两个方面对被试在上课时的8大类行为和自由活动时的7大类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班级人数、不同教学方法和智力落后程度与弱智儿童的行为表现有关。还对收集材料的方法、园别和智力落后程度与弱智儿童的行为表现的关系、高频率的自娱活动等,进行了讨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教师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愤怒是因愿望落空、目标受挫或边界被犯而产生的负性情绪, 指向他人的愤怒即为人际愤怒。人际愤怒对接收者的影响有争议, 有人认为人际愤怒弊端极大, 有人认为人际愤怒是可资利用的工具。这种分歧可能源于评价指标、参照对象和应用场景的不同, 有必要用元分析系统考察人际愤怒的利与弊。本研究对67篇文献, 总样本量为15462人的185个效应值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人际愤怒会让接收者让步更多、亲社会行为减少、问题解决行为提升, 同时情境不公平感增加, 对愤怒表达者的态度和能力评价均降低, 这些效应受接收者文化背景和相对权力大小的调节。这提示人际愤怒利弊相依, 能改变愤怒接收者的某些行为, 却增加对表达者的消极评价, 应视情景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人有了某种需要后,会产生行为的动机,动机推动人的行为产生,而行为又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目标而造成心理挫折,使人沮丧、焦虑、失望是经常出现的社会心理现象。挫折不仅妨碍工作,而且损害身心健康,因此,研究挫折的性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挫折产生的原因、行为表现、预防及管理措施几方面初步讨论挫折管理,希望对实践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市三所普通小学四、五、六年级的505名学生为被试,用问卷调查、团体施测的方式,探讨亲子依恋与其同伴交往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的母—子依恋安全性得分和对父母的信赖有显著年级差异,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下降,同时母—子依恋安全性得分显著高于父—子依恋;在儿童友谊质量、社交焦虑方面,父、母均有影响,在社会交往行为表现及好朋友提名分方面母亲的作用也是显见的;与双亲建立了双重安全依恋型的儿童获益最大,双重非安全依恋型的儿童损失最惨重。  相似文献   
7.
行为表现测评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行为表现测评(performance—basedassessment)和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应用方面,介绍了教育评价在90年代初的动态,即教育评价借助计算机技术,力图反映人在真实情境中的面貌,贴近教育改革实际。  相似文献   
8.
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达  王歆睿  傅丽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8,31(1):79-82,78
本实验采用外显的提名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考察了初中生利他行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发现,个体的利他行为表现出自动化特征;内隐利他倾向和外显利他行为之间不存在相关;内隐利他倾向不存在性别差异.结合相关理论,本研究认为,利他行为具有内隐性或无意识性.  相似文献   
9.
人们完成各种空间任务时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个体差异, 空间认知风格可以帮助解释这种差异。空间认知风格分为三种类型:界标型--只能表征显著的视觉特征, 不能表征相关空间信息, 空间能力最低; 路线型--可以表征显著的视觉特征和继时性的空间信息; 整体型--能够表征显著的视觉特征、继时性和同时性的空间信息, 空间能力最高, 且男性和低焦虑感水平的个体更多的属于该类型。根据空间认知风格, 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者, 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空间能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物品多用途任务、中文复合远距离联想任务和汉语双字词词对相关性判断任务,考察新颖性寻求特质水平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探明语义网络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高新颖性寻求个体在物品多用途任务中有更高的新颖性得分,而在中文复合远距离联想任务中与低新颖性寻求个体表现一致;(2)在低相关词对判断时,高新颖性寻求个体反应时更短;(3)低相关词对判断反应时在新颖性寻求对创造性行为表现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预示着,新颖性寻求特质有利于个体建构形成能快速激活远距离信息的语义网络,进而促进其创造性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