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辨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Linehan创立。作为第三代行为治疗之一,该疗法以行为主义理论、辩证哲学、生物社会理论及禅宗为哲学基础,通过增加患者的技能使用,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以达到治疗目的。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边缘人格障碍,自杀及自伤行为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也广泛适用于其他心理障碍及群体。DBT的临床效果、改变机制及拓展应用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元分析评估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考察疗效影响因素,并评价证据质量。元分析共纳入35篇文献,研究发现:(1)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结束时对睡眠效率、入睡潜伏期、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的效果量分别为0.66、-0.52、-0.47、0.20、0.34、-0.32和-0.33。(2)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与面对面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同等;自助式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疗效显著优于最小化治疗和药物治疗。(3)共病情况与支持形式对疗效有显著影响。证据质量评价表明睡眠效率、入睡后醒来时长、睡眠总时间、抑郁和焦虑5项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等,真实值可能接近于估计值;入睡潜伏期与睡眠质量为低,真实值与估计值可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辩证行为疗法(DBT)是最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主要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有效治疗方法。就辩证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治疗模式、治疗阶段与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国外最近的临床研究进展,最后对该疗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念禅修来源于南传佛教的禅修传统,是一种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实相而达至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心理咨询与治疗和身心健康的多个领域后,各种实证研究日益增多.通过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对正念训练的机制,基于正念训练的心理疗法,正念禅修的主要技术做了综述.基于正念禅修的心理疗法有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案例概念化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 案例概念化作为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益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案例概念化主要指在一定治疗理论的基础上, 就来访者的问题成因和维持因素提出假设, 为构建治疗方案提供指导蓝图。西方的临床研究表明案例概念化能有效地促进咨询师和来访者对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治疗效果。以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为基础, 具体地介绍案例概念化技术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例使用焦点解决疗法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帮助一个高一学生走出抑郁状态,重拾生活信心的案例报告。通过收集求助者个人资料以及进行原因分析,发现认知因素是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于是与求助者协商制定了改变认知,树立自信心等的咨询目标。经过九次咨询,求助者的抑郁症状基本消失,能够通过改变认知来积极应对自己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治疗师Steven C. Hayes提出。作为基于正念技术的第三代行为治疗理论之一, 该疗法以功能情境主义为哲学基础, 立足于人类认知和语言基本性质的实证研究, 旨在通过平衡接纳与改变来提高心理灵活性。临床研究已证明其在相当广泛的临床问题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并在与CBT等传统疗法的对比中展现优势。ACT的临床效果和技术细节可做进一步研究, 该疗法与CBT的融合及其在临床领域之外的应用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神经症的行为疗法与森田疗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认为两种疗法在临床实践中都是以行为为核心的;但二者所侧重的行为并不相同,在治疗目标上也不相同,行为疗法与森田疗法在神经症治疗中存在优势互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一例因适应不良引发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经常随父母改变环境,造成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因为学习成绩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不愿去上学,用武力处理与同学的关系等。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协商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学习兴趣提高了,成绩也有了进步,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例人际交往方面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存在着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导致其无法与朋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出现了情绪低落的情况。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问题基本解决,并明确了自己的错误认知,形成了理性的人际交往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