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丰富多彩的藏族佩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藏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是民族观念的物化,是实用与装饰、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意识物化在美的形式中的升华。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佩饰的类型及其材质丰富多样,装饰手法也不拘一格,审美理念更是体现着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才旦卓玛(1937.6-),女,中国文联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西藏日喀则人.藏族.196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1月至1957年8月,在西藏日喀则文工团当学员.  相似文献   
3.
子修 《佛教文化》1996,(2):28-29
人们今日每每议论的话题总是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拜金日甚、缺乏真诚;而且久居都市总有一种尘嚣与繁杂的缠绕、孤独与紧张的压迫……,这一切都使无数人们想找一方净土。1995年春,笔者有幸来到西藏大学工作半年,在那暂短工作之中留给我的却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象和思索。捕捉永不幻灭的真借西藏是一个宗教气氛非常浓郁的地方,遍及西藏各地的金碧辉煌的寺庙使得一方方山水都变得神圣无比,给这片雪城高原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西藏这块土地上,随处可见含金量十足的真诚——人对佛的真诚。漫步在拉萨街头,每次…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参观了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那么,不妨往西步行几分钟,就到了藏语称之为帕玛日的磨盘山下,沿着一个矮小的并不起眼的小门,拾阶而上,那便是在拉萨无人不晓的关帝庙。不过,拉萨的藏族人习惯称之为格萨尔庙。而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则亲切地称它为  相似文献   
5.
才吉卓玛 《法音》2015,(4):24-27
<正>在长期的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文化的民族,不同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与自然环境相处,并将其改造。藏族在青藏高原上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脆弱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藏族作为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信仰成为支配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要力量,对调节藏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中对圣境(神山、圣湖、寺院等)的敬畏和崇拜文化最为典型,这已经成  相似文献   
6.
只要生灵还在喘息, 不管他出现在哪里, 释迦牟尼与他同在, 给他同情,给他怜惜。——《现观庄严论》喇嘛一词是藏传佛教中最容易混淆的术语之一,对其全面认识显得很重要。由于曾一度对喇嘛一词有过极其模糊的认识,故其使用范围十分宽泛。已故藏学李安宅教授对此曾发表了一段很好的议论,“西藏的佛教,过去外人(藏外之人)称为喇嘛教,其实喇嘛本非教名,乃是教内最高的僧侣。若以教中有名为喇嘛者便称喇嘛教。  相似文献   
7.
正走进青藏高原,细心的游客兴许会看到无论是在雪山垭口,草原湖泊,还是在寺院、村庄,藏族人都喜欢在高高的山顶,或是房前屋顶装饰上色彩斑斓、艳丽夺目的五色经幡——风马旗,在高原灿烂阳光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在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中,呼呼作响,迎风飞舞,亘古不断。那是雪域高原最生动、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她默默地传递着藏民族对于宇宙天地,万物神灵,以及对于"马"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