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崔巍 《学海》2006,(6):146-150
孙中山去世后,中国国民党内逐渐形成了许多政治派别。它们既有因政见不同而从主流中分化出来的,也有在统一两广和北伐过程中被卷入党内的地方实力人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这些派别为争权夺利而与蒋介石集团进行激烈的政治、军事斗争。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集团利用新的国内形势和占据中央政府的有利地位,在国民党四全、五全大会、热河失陷、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中,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削弱了主要地方实力派。最后又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1938年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蒋介石的国民党领袖的法统地位,从而基本上整合了国民党。  相似文献   
2.
1947年,国民党蒋介石,破坏和平协定,撕下和平谈判的假面具,命令胡宗南率领20多万军队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大举进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撒离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牵着敌人的鼻子在陕北山沟里转圈子,把敌人拖得精疲力尽,然后再寻机歼灭敌人。毛主席和党中央从延安出发,途经安塞、靖边、清涧、绥德、米脂等县。在此期间,毛主席亲自领导和指挥了著名的青化砭、蚩龙、沙家店等战役。消灭了大批敌人,狠狠打击了蒋匪军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3.
解放后做了19年厦门大学校长的王亚南(1901—1969),因30年代后期与郭大力(1905—1976)合译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而闻名,40年代执教于中山大学及厦门大学,是其学术研究的鼎盛时期。上海书店影印的《民国丛书》收有他的三部著作:1.《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时代文化出版社1948年版。(《民国丛书》第2编第21册,上海书店1990年12  相似文献   
4.
论抗战时期蒋介石民族主义思想的渊源和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丰清 《学海》2004,(1):83-86
抗战时期 ,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近代 ,特别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集专制性、保守性、爱国性等多种特点于一身。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观能在抗击民族敌人的共同目标下结合起来。然而 ,这两种观点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从而又决定了二者的结合只能是短暂的 ,它们的最终分裂却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大特务头子戴笠,因飞机失事丧身。蒋介石如丧考妣,扼腕长叹:“生也为国家,死也为国家。”并暗示在戴的追悼会上请各界名流题写挽联。  相似文献   
6.
《学海》2020,(1):205-216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逐步建成了"现代战争宣传机器",其对内宣传工作的目标,在于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与抗战意识,动员举国的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在整个宣传机制的运转中,作为战时最高领袖的蒋介石与代表其意志的侍从室,对党政军各机构宣传工作的决策与运作起着重要作用,使国民党控制下的国内宣传机制得以渐趋完善。蒋对国内宣传机制的操控,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用,同时,他对这一机制运转中出现的积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