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山水画家董其昌,在我国的绘画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董其昌的山水画和山水画论的症结,就在师古人大大地超过了师造化。他心目中充满古人的笔墨之美,因而他所谓的师造化也就容易流为空谈了。董其昌过分模仿古人,以致也害了清代四王,也误导了明末清初的担当和尚的绘画艺术。文人画精神是董其昌艺术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他提出山水画南北二宗说,扬南宗,抑北宗;这种用南北的理论来划分文人画和院体画的观点,是为了标榜门户,不免牵强附会,自相矛盾。但是,从另一方面,董其昌研究山水画中的笔墨和风格的演变则有些独到见解,董其昌所尊崇的先工后淡、绚烂之极、反造疏淡的艺术境界,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3.
董其昌才华横溢,有着丰富的学养,多方面的才艺,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是文人画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董其昌在绘画上专长于山水,他的绘画艺术在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处在政治黑暗腐朽,宗派纷争,相互倾轧的恶劣社会环境下,只能在山水画中寻求自我心灵的释放。在其看来,绘画就是以山水来表现自我的审美心胸——游心于艺,才有了浸润着其美学旨趣的画理画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4.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在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坛上,闪烁着两颗璀璨的行星,师古人的保守派"四王"和个性解放的革新派"四僧"."四王"和"四僧"的风格之所以大相径庭,正因为无论在艺术精神、哲学基础,还是在绘画理念和审美趣味方面皆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5.
李嶷 《中国宗教》2012,(8):68-69,83
收藏是承载文化的一种方式。灵隐寺典藏文物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记载着灵隐寺1600余年的漫漫历史。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的灵隐寺,是杭州最早的名刹。既地处"东南佛国",又经时弥远,  相似文献   
6.
王宏剑,1955年1月生于河南灵宝,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86年调入河南省书画院从事油画创作。2004年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  相似文献   
7.
担当(1593—1673),俗姓唐,名泰,字大来,云南省普宁县人,滇西佛教名山鸡足山僧,法名普荷、通荷,号担当,意为能够担当佛家之重担。担当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书画巨匠、大诗人,与同时代的清初四僧(渐江、八大山人、石溪、石涛)齐名,而艺术水准比四僧毫不逊色,被推崇为诗、书、画三绝的大师级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8.
担当,是位诗书画联集一身的禅门曹洞宗高僧,一代艺术大师。红土高原上,银苍玉洱间,提到担当,是从他的画来认识的:担当,是个了不起的和尚画家。虽然历史的尘封作了无言的判断,宣布一些作品消亡;但有的作品依然焕发出灼热的青春艺术生命力,依然光华灼灼。担当和尚的艺术生命的禅理灵魂,离今天的社  相似文献   
9.
"文人画"的称谓最先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和中国画家陈师曾对文人画的艺术特点,画家的身份及历史渊源又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陈师曾的关于文人画特质的论述,即"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的理论,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董其昌是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艺术理论家,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绘画美学思想,对后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董其昌对禅宗有极深的体悟,受禅宗影响,其绘画理论中渗透了浓厚的禅宗哲学思想,折射出丰富的禅宗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