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元宫位于广州市越秀山麓,地接玉门,水陷珠海,乃百粤之名山,道场之福地。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南海郡太守鲍靓建为其独生女“潜光”(世称鲍姑)修道之地,初名越岗院,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为北庙。至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改建为“三元宫”。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十余年历史。关于三元宫的历史得先从鲍靓及鲍姑谈起。鲍靓名静,字太玄,河南省陈留人(今开封府),素志慕道,得阴长生真人授以丹诀及尸解之术,继又拜葛玄为师。靓是晋代著名道教徒,精通经史、天文、地理、河图洛书等,  相似文献   
2.
正现在,《紫凝易筋经》不仅是道教修行的经典功法,而且已经走出丛林,得到了繁忙都市人的青睐。《紫凝易筋经》渊源《易筋经》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宗衡于天启四年(1642)编著。天台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台州为武术之乡。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台州抗倭的4年间(1559—1562)曾写下兵书《纪校新书》,总结了明代流行的各种拳法。台州境内的天台山为道教洞天福地,历代高道辈出,葛玄、司马承祯、李  相似文献   
3.
本文参考了大渊忍尔、小林正美、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和王承文等人的研究成果,以现存灵宝经(《道藏》本、敦煌抄本)所见葛玄的材料为中心,考察了灵宝经与佛教教理、上清派道经及天师道的思想关系。因篇幅关系,译文分两次刊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了大渊忍尔、小林正美、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和王承文等人的研究成果,以现存灵宝经(《道藏》本、敦煌抄本)所见葛玄的材料为中心,考察了灵宝经与佛教教理、上清派道经及天师道的思想关系。因篇幅关系,译文分两次刊出。  相似文献   
5.
句容葛仙观     
葛仙观原名叫“青元观”,始建于宋皇佑二年,由葛玄、葛洪的故宅改建而成,主要供奉葛玄、葛洪二位真人,原观内建有紫微、北极、三官、东岳四房道院,并有葛玄炼丹用井一口即“青元丹井”现井栏收  相似文献   
6.
<正>梅泽纪念馆藏本是日本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钞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不同。国内现存最早且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本为宋刻本,日本现存最早且完整的是梅泽纪念馆藏本(以下简称"梅泽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不同。  相似文献   
7.
邹毅 《中国道教》1994,(1):45-46
说到葛玄无人不知,说到葛仙山涉足其境者则相对少了。然而在葛仙山附近方圆千百里的群众以至几千里的香客们旅游者们对它的膜拜、神往,自古至今皆达到狂热的程度。 葛仙山地处江西铅山县境东南部,为武夷山北坡支脉,主峰高1096米。据史载。  相似文献   
8.
文明而古老的上海,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春秋时期便成了吴、越文化的发源地,周时,太伯、仲雍来到上海,随之带来了中原文化,遂与吴、越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上海的古文化。这里民俗多信巫祝,传统的天神崇拜、山川日月崇拜和祖先崇拜均早有流传。  相似文献   
9.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閤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