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管子》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学派、《管子》的著者与编撰、《管子》的思想体系和学派归属是研究《管子》不可回避的几个相关问题。本文在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2.
《世界哲学》2015,(4):F0004-F0004
一、请勿一稿多投。我刊对网上或其他出版物中已发表过的文章不再予以刊发。而且,对重复率在15%以上的论文或译文也不再录用。如3—6个月内未接到编辑部用稿通知,著者,译者可自行处理已投稿件。  相似文献   
3.
<正>孔子研究者依据《论语》,大体同意"仁"与"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但二者孰轻孰重?它们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当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答案却见仁见智。众所周知,"仁"和"礼"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大致有三种意见:其一,认为孔子思想中以仁为主,礼只是仁的外在表达。其二,认为孔子思想的中心是礼,仁附庸于礼。其三,认为孔子思想里,仁与礼同等重要,并无主次之分。因此,对孔子思想中"仁"和  相似文献   
4.
《管子》书非管仲所著已成学界公论,但其具体著者和成书年代当前却无一致认识,同时《管子》书的学派归属问题也存在着很大争议。笔者认为,《管子》为齐国稷下部分学者集体创作而成,其成书于战国晚期。《管子》的学派归属既非"齐法家",亦不是"道家黄老",而是先秦杂家。《管子》对于中国哲学、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所体现出的"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对当代文化现代化的建设具有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感谢田运教授(以下简称)赠送力《思维论》及《思维科学通讯》总71期。初读之余,受益不浅。此书自成体系,堪称我国在脑思维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思维信息论的若干定理和规律,多具新意;尤其在思维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上,均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使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6.
来稿须知     
《世界哲学》2009,(6):145-145
敬请来稿者注意以下事项:1&#183;著、译者写好提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4个;2&#183;请著者提供篇名的外文,译者提供篇名原文;3&#183;外文著者的国籍、外文的出处要齐全;4&#183;请著者、译者提供工作或学习单位;5&#183;著、译者请勿一稿多投;6&#183;如6个月内未接到编辑部用稿通知,著、译者可自行处理已投稿件;7&#183;请投稿人附上实名及身份证号码。  相似文献   
7.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