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藏,梵名ksiti—garbha,音译作乞叉底苗婆。地,住处之义;藏,含藏之义。因“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另有地藏为伏藏(埋藏在地中之宝藏)之义;以地中之伏藏喻显“如来藏”。另由于地藏菩萨愿力特别深广,所以又称大愿地藏。地藏菩萨曾受释尊之咐嘱,于释尊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后,始愿成佛。其实,据佛经载,地藏菩萨久远劫前,早已证人十地果位,但为教化众生,仍在声闻、辟支佛地,而不愿成佛。捍《大方广十轮经》卷一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载,地藏菩萨由过去之…  相似文献   
2.
不二法门是文殊法门的核心。不二,就是诸法平等。它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观念,都是无二无别的。不二法门,就是破除一切烦恼的根源虚妄分别、执著不放的法门。因此说,不二法门是佛教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修行原则及禅。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武夷山在江西、福建两省边境,是赣江、闽江分水岭;狭义的武夷山在武夷山市西南10公里,为红色砂岩构成的低山,海拔600米左右。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涧、卧龙潭、虎啸岩等名胜和冲佑万年宫(武夷宫)、紫阳书院(武夷精舍)旧址及历代摩崖题刻。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被列为联合国自然和历史双重遗产。  相似文献   
4.
不二法门     
马明博 《佛教文化》2018,(3):103-105
如果把《楞严经》拍成一部电影,阿难、摩登伽及文殊菩萨,只是在序幕中出现的配角。如果把《维摩诘经》拍成一部电影,释迦佛则甘愿作配角,让维摩诘与文殊菩萨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男一号”与“男二号”。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华严学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思潮,五台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文殊师利菩萨①的道场。华严学因五台山而获得更广泛的流传,五台山因华严学而更著名于世。这篇短文,拟简要地谈谈华严学与五台山的关系。一《华严经》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研究》1990,(3):3-4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它历史悠久、寺庙林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加强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开发和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五台山研究会于1990年7月24日至28日在五台山栖贤阁宾馆举行了“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双方代表是:中方代表为,代表团团长、山西省社联主席。  相似文献   
8.
北台风光     
北台名叶斗峰,位居五台山正北面,距台怀镇十华里。海拔3058米,顶周四里,是五峰中最高的一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峰峦·溪泉北台是五座台顶中最为高峻、险要的一座台顶。叶斗峰,意即峰顶与北斗星的把子相连接,如《清凉山志》所说:“  相似文献   
9.
九华山历史文物馆收藏着一部经书,名叫《大方广佛华严经》。它与一般的经书不同,不是木刻或铅字排版印刷的,而是一位僧人刺血研磨银硃抄写而成。从他发誓抄经那天起,共耗时28载,最后留下这部不朽的抄经。因为有血的奉献,又得到血的结晶,故世称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抄本为《血经》。这部《血经》成书非常讲究。全部经文均抄写在长60厘米的精白宣纸上,每行抄写15个字,字体工整,风格统一,从开篇到结束,一丝不苟,非常庄严。每精心抄写之后粘合15张拆成60页,外用素绫装裱薄樟木板粘作封面,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