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一百位最著名的心理学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敏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3,26(3):525-526,535
51.DavidWechsler:韦克斯勒(1896-1981)。美国心理学家,韦氏智力测验的编制者。经过早年的研究与施测,他认为斯坦福一比奈测验只适用于儿童,而对成人则无法使用。于是他从1934年开始制定成人量表,并创造性地把比奈依据心理年龄计算智商的方法改换成运用统计方法计算的离差智商。  相似文献   
2.
晚明汉语西学文本《修身西学》的第十卷第四章《论义德功务》脱胎于17世纪耶稣会神学家修斯的《论正义》一书。中西融合之后的义德,一方面体现在契约双方应遵守自愿、公平的原则,另一方面肯定并保障契约双方的合宜之利。而"义德"在儒学体系中,除道义之外,常被用于警惕和对抗"利"的存在。在晚明民间契约已形成常例的状况下,未见儒学之"义"对契约进行系统规范的阐释。儒学在以道德指导经济活动这一现实层面的缺席,为西方契约论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同时,西方伦理学中的"正义"东渐也更新了儒学之"义"。  相似文献   
3.
☆斋戒的定义是什么?答:斋戒是阿拉伯语一词的意译,为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中国穆斯林称“斋功”、“封斋”、“把斋”等。原意为“克制”、“止住”。  相似文献   
4.
退役的巴基斯坦陆军上校穆罕默德·阿巴斯,于1988年步行2,000公里(1,370英里)前往麦加朝觐。他说:“当我动身出发时,我以为沙特阿拉伯地区不会降大雨的,可是当我沿着内陆城市前行,尚未到达利雅得时,就开始下雨了,那是多么可怕的暴风雨,它持续两天两夜,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中。  相似文献   
5.
斋戒是伊斯兰教礼法中的一项重要律例,与拜功一样属于穆斯林力行的五项天命之一。伊斯兰教所尊崇的众古先知,大都倡导、力行过斋戒。如先知伊卜拉欣曾每月定制斋戒三日;穆萨圣人曾斋戒四十日;其他如达乌德、尔撒圣人也都曾力行斋戒功课。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精神疾病诊断以一种经验式的分类手册来诊断精神疾病,而因主张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视角来理解精神疾病,认为家庭或社会才是精神疾病的真正来源。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因主张通过改变患者的生存环境来促使其进行自我恢复。因的思想推动了当代精神病学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的话:维纳斯(1906-1995),这位首先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引入法国,从而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整个法国思想,而且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哲学家,已经受到汉语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维纳斯生于立陶宛考那斯一个犹太家庭。1923年移居法国,就学于斯特拉斯堡哲学系。1928至1929年间在德国弗堡大学师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1930年回到法国,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1932年,他发表了法国第一篇研究海德格尔的文章:《马丁&;#183;海德格尔与存在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维纳斯成为德国战俘。在集中营期间(1940-1945),他构思了《从存在到存在者》一书。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维纳斯开始系统地表述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在60年代和70年代,他出版了他的两部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总体与无限》(1961)与《异于存在或在本质之外》(1974)(我们这里译为《异于去是或在是其之所是之外》,理由见译文中的注释)。此后直至逝世,维纳斯以文章、讲课和访谈等方式继续不懈地阐发和总结他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菜单结构、菜单选择的顺序、菜单选择的挑选和菜单引导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外80年代以来的菜单界面设计的工效学研究,并对这些研究作了简要的评述.最后,本文还对开展我国的菜单界面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斋戒是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课之一,即通常所说的“念、礼、斋、课、朝”中的“斋”。该词译自阿拉伯语“索姆”或“隋亚姆”,波斯语为“肉孜”,中国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的各族穆斯林即称“斋戒”为“肉孜”。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精神疾病诊断以一种经验式的分类手册来诊断精神疾病,而因主张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视角来理解精神疾病,认为家庭或社会才是精神疾病的真正来源.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因主张通过改变患者的生存环境来促使其进行自我恢复.因的思想推动了当代精神病学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