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心学理论中的"物"有四个含义。他首先从实践论的角度把"物"一般规定和总括为实践客体,即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客体的具体内容由实践对象、实践基础、实践条件组成:实践对象是"孝"、"友"、"仁"等价值观念,实践基础是爱亲、恻隐、好恶等感受所感受的价值事物,实践条件是山川草木等客观事物。"物"的四个含义分属存在和价值两个类型,即存在世界和价值世界。王阳明将价值从对存在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并存关系是其心学理论建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手持大镰刃收获庄稼的农妇,昂然挺立,充满豪气,代表了法国人民的崇高和坚强。这幅画体现了画家的艺术主张:歌颂劳苦大众,既表现他们的高傲与尊严,又让人们看到他们内心的纯净美。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我国著名的画家,他一生与书画为伍,纵情山水,饱阅诗书字画,留恋石窟艺术,曾入寺学佛坐禅,拜师问道,深得佛门三昧,其艺术手法不仅继承了古代汉传佛教绘画的传统技法,同时也吸纳融合了藏传佛教壁画、唐卡的绘画技巧,尤其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形成了  相似文献   
4.
李世峥 《天风》2008,(24):30-31
几年前的一天,我到农贸市场买菜,顺路看望了一位在附近经营副食品商店的弟兄,其情景让我至今难忘。我一进门,弟兄便起身倒茶,很是客气。喝着他倒的茶.我们谈了起来。"弟兄,你干得不错.愿上帝祝福你!"我如此祝贺.完全出于真诚.因为我知道他的商店在那一带拥有很好的口碑。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应用广泛,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它们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传承和无数匠人的不断探索实践,在设计思想和表述方法上,都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声乐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秦青教薛谭的故事,早已流传于后世,并留下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美谈。而戏曲声乐的教学,也早在宋代张炎的《讴曲旨要》、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等书中已有所记载。可惜却缺乏专论戏曲声乐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前,随着电影的诞生,一种全新的媒介语言使人们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当电影作为艺术形态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动画也逐步奠定了它的艺术地位,并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文化产业意识有所提高,关注和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成为一股涌动的潮流,这时新民间艺术便应运而生。新民间艺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它对于中国的艺术和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及增强年轻人的民族自尊心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伊斯兰教协会工作概论》(洪长有、王德才主编)一书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基层伊斯兰教协会的几位同志共同编写,凝聚了伊协工作团队的集体智慧。该书以严谨的态度对伊斯兰教协会过去几十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思考,以创新的理念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伊斯兰教协会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具有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现将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大阿訇为该书撰写的序言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虚拟”生存在电脑网络社会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使实践的内在性的地位显著地超过了外在性 ,同时揭示了实践除了劳动特性外 ,还具有“虚拟”的本性。在哲学上 ,“虚拟”即符号化 ,“虚拟”生存即作为人的文化生命的意义生存。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对现实社会生存具有重大突破和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