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四、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虚实结合理论是中国艺术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宗白华艺术意境论中的重要范畴。宗白华认为,空灵和充实(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两元。充实是指艺术执著于人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不仅是"情景交融",而且是在空间境象上表达了情绪。其意境营造离不开情感,一方面山水画的创作需要情感的投入,意境的构成需要靠情感的驱使;另一方面情景的高度统一才能创造出山水画的意境。既是宇宙自然的世界,又是画家心灵的世界,这便是浸透宇宙自然精神的中国画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正>我姓鲁,除了家族以外的鲁姓人士,至今还不曾有过近距离的接触,我的朋友里有许多拼音写为"lu",但是,发音却都不是"鲁"。我常说:"lu",其实应该算是个大家族姓,如鲁、路、鹿、陆、卢、芦,等等,哪个姓氏一个音发出姓有这个姓多呢?可是,真正细数起来落实到具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1]。李可染主张山水画写生、创作得意境才可得其魂魄。这一美学主张正和一千多年前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美学命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荆浩的《笔法记》中所倡导的"六要"更是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意境营造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通感在艺术审美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能沟通人的各种感官,突破思维定势,实现艺术的互通有无。艺术通感不但能融会贯通各种艺术审美,还能沟通艺术家和鉴赏者审美经验和共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视、听、嗅、触、味觉的相通与挪借,实现身心的无界交流,体味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进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东方元素影响了很多西方现代大师的风格,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意境一词开始超越了中国国画的界域,成为评价艺术的普遍概念。意境在中国油画中的显现更是不容忽视,它体现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中的文人情怀。有一种说法认为,本世纪初,中国绘画从虚走向实,而西方绘画从实走向虚。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意境一词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