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斋田愚代表了朝鲜王朝末期儒者抗争外来殖民文化,保存传统文化的努力。他的思想以朱子学为主,兼综畿湖学派,创造了“性师心弟”、“性尊心卑”等学说;他的性理学着重在坚守传统伦理,为民族国家奠立社会基础;发挥东方学术的宗教意味,为士人安身立命寻找理论基石;坚持义利之辨,反对新学的功利主义。晚年特重修持实践,诠释传统礼仪,阐扬宗法文化,为保存传统文化作了最后的抗争。  相似文献   
2.
杜霞 《周易研究》2005,(1):23-29
本文通过对<周易·卦>的解释,说明其中静、观、止三义.然后略述宋儒沿袭<易传>而来的对于卦的阐说及其有别于佛老之处.最后本文试图立足于现象学,对卦所敞显的生存意义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对卦的解读中,船山着意阐发了侧重功夫论意义的作为君子治心和处事原则的"行止之道",内在地形成了对儒家"知止"思想的全面阐释,其蕴涵包括四个层面:为何止、如何止、止于何处与止何为,分别涉及"止"的原因、方式、目标与效果。泛言之,"素位"、"尽性"与"治心"是其具体方式,"即行而止"与"止其所"是其行为原则,"成物我"、"厚终始"是其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4.
《周易》释“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易》本经的六个“艰”字,不管是《噬嗑》卦九四爻辞、《大畜》卦九三爻辞、《明夷》卦卦辞的“利艰贞”,还是《泰》卦九三爻辞的“艰贞,无咎”、《大壮》卦上六爻辞的“艰则吉”、《大有》卦初九爻辞的“艰则无咎”,“艰”都当读为“限”,其义为限止.而《》卦的诸“”字,与“限”字同源,当为古今字,所以其音义亦同.以《周易》本经的“艰”字为“艰难”的旧训和以其本字为“暵”、“根”的新说,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咸卦的解读多不能切近其本义。事实上,咸卦的主题是讲交往处事的道理或原则。关于卦辞,传统解读多基于男女相感来理解,其实卦辞着重强调的是屈身虚己、礼贤下士。关于初爻,诸家均未着眼于足拇趾与其他足趾的不同去体会“拇”的本质特征。依此角度理解,初爻讲的是要重视与外界的交往。解卦九四亦取“拇”象,且与“朋”象相合,比喻能力再强者遇到险难时往往也需要他人的配合支持。关于二爻,诸家多以腓体躁动取象,认为二爻“感物以躁”乃“凶之道”,实则二爻取象腿肚抽筋,喻勿与坏人、恶人相交。卦六二亦与腿肚抽筋有关,喻本当止而不得止之,是以有憾。关于三爻,诸家多以股随足或随身而动,不能自处,喻人无主见而听任摆布,基本得其正解。卦九三不取股象而取腰限之象,体现了取象的唯变所适之理,喻本不当止而强止之,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关于四爻,诸家皆以九四为有心之感而未及无心之感,其实四爻讲的是交往处事要心思端正、以心交心。关于五爻,诸家皆未抓住脢的本质特征。该爻实则是讲交往处事要有奉献精神,甘于做配角。关于上爻,诸家解读大致能得其正解,讲的是交往处事不能夸夸其谈,务必言实相符。  相似文献   
6.
黄绾一生为学三变,早年宗承程朱,后归王学,晚年自揭"止"之学.在易学上,黄绾以"圣人之学、忧患之枢"释<易>,认为<易>之微青,莫要于‘止'",目"止"为"体用俱全"之"存心之法",以"止"为"圣门开示切要之诀"的"圣圣相承"之道统本旨,终则以"收拾精神、归缩在腔子内"为"止"之修养工夫.其为学注重"经理世务",反对陷入"空疏支离"的宋明诸儒及王学末流,成为王学中具有自觉和批判精神的"异端".  相似文献   
7.
象山之心学,可以其三解"背"之说为纲,来揭示其义理的具体展开。其一解乃是批判伊川所解"背",实则初步提掇己学之规模;二解乃借批判程朱欲起说从而全面展开其心体,在本体论上去程朱道体直贯性体而代以直贯心体,否认性体之存在;在欲起说上截断程朱"天理—人性—心感物—情欲"之体系,而代以病在人心之说;在工夫论上以"辨志(义利之辨)—复本心—辨志(立其大)"之体系取代程朱"变化气质"之说;三解则以"任理"对其独任心体之弊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8.
咸卦和艮卦的性心理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在传统上一向释<咸卦>之"咸"为"感",今人李镜池、高亨、王明、刘正又提出了解释咸卦卦爻辞的三种新说,本文以现代性心理学关于"足恋"的知识为根据指出:咸当训为动,咸卦各爻辞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恋爱中互相抚摩对方身体各个部位直到亲吻的一连串的"镜头"或"场景",王明的解释是最得当的.由于卦爻辞与咸卦爻辞存在可以类推或平移解释的关系,本文从性心理学的角度对卦爻辞作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作为八经卦之一,其意义的诠解,不仅需要文字的准确训诂,不仅需要落实于八卦卦名嬗变的历史中,更要依托于思想发展史的宏大背景.指山作“”,训为止,是其一义.另一义即之“成始成终”义,此义只有“根”堪与担当.“者,根也”,“根”即是植物生命的归宿处,又是植物新的生命的发端之所,它完美地表达了生命的四时返旋.这种观念反映了在中国上古山地农业时期,植物成为生产生活的核心,先民依托植物性向创制《连山》图式来表达其天文历法观念的致思路向.  相似文献   
10.
陈坚 《周易研究》2012,(6):77-88
明代思想家黄绾通过对《周易》""卦的创造性解读,建立了一个从"心性论"的角度而不是从"实学"的角度来反对王阳明心学的所谓"止"心学,在当时独树一帜。此一"止"心学在黄绾看来乃是"孔门正传",乃是"圣人传心之学"。"止"心学主张人的"心"是唯一的,不管是君子的"天命之心"还是小人的"无容之心",不管是喜怒还是哀乐,其实都只是一个"心"而不是两个"心"。黄绾"止"心学对"心"的这种"一元化"理解与天台宗"一念三千"学说对"心"的理解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