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人际吸引力和胜任力评价两个维度探讨大学生自谦归因对他人评价的影响。以120名大学生为样本,采用2*2的组间情景实验设计,让被试观测情景材料中不同胜任力水平个体的自谦归因后作出评价,研究发现,不同胜任力水平下大学生自谦归因对人际吸引力和胜任力评价上存在交互效应,当材料中大学生胜任力水平高时,自谦归因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吸引力。然而,当材料中大学生胜任力水平低时,自谦归因不仅不能提高人际吸引力,反而减少了他人对大学生的胜任力评价。  相似文献   
2.
胡金生 《心理学探新》2007,27(3):19-21,43
自谦可以理解为是通过低调的自我呈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和谐控制过程。它是文化背景、个体特征和情境变量交互作用的函数,也是由利益和情感共同驱动的。自谦主要出于"和合"、"远耻"、"隐显"的动机。自谦对于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是一种符合文化期待的自我实现方式。对于组织行为而言,自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能改善员工自我评估和监管者评估间的一致性,而是有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华人社会中的自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金生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6,29(6):1392-1395
通过对典籍的梳理初步探讨了华人社会中自谦的内涵、实质和运作模式。自谦可能包涵“守弱处柔”、“卑己尊人”、“恭允克让”和“恭敬有实”四个方面。自谦的实质涉及“和合”、“远耻”、“隐显”;自谦包括“功利性”和“真诚性”两个因素,体现在“淡泊超脱—刻意功利”与“直率真诚—婉转伪饰”两个维度上。以这两个维度为基础的“谦礼”、“谦敬”、“谦卑”和“谦忍”可能是华人社会自谦的主要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自谦: 中国人一种重要的行事风格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金生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9,41(9):842-852
研究一通过对古籍的检索, 初步构建了古籍自谦语料库, 在此基础上对自谦的内涵、分类、功能进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 自谦是一种“以阳居阴”的行事风格; 它有“虚性”和“实性”之分; 其功能可以分为“和谐性”、“进取性”、“防御性”、“礼貌性”、“道德性”五个方面。研究二对现代人的开放式调查表明, 古今人们对自谦内涵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 绝大多数人认为, 自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对自谦功能的认同内容和比例偏重都与古人不同。研究三用自编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对自谦的认同度。结果表明, 大学生非常强调自谦的“防御性”、“自我完善”和“提升形象”的功能。最后, 围绕本研究的方法、结果、启示进行了讨论, 并展望了自谦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利和自谦归因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肖岑  桑标  张文新 《心理科学》2007,30(5):1068-1072
采用实验法考查了自利/自谦归因对大学生的归因评价与人际交往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自谦归因的评价要好于对自利归因的评价,这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消极反馈情境中,同时大学生对朋友的归因评价要好于对陌生人的评价;(2)大学生喜欢与自谦归因的搭档交往,不喜欢与自利归因的搭档交往,这一现象在消极反馈情境中表现得更为明显;(3)大学生对搭档的归因评价在搭档归因方式与人际交往意向变化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谦的思考由来已久,但是,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人们才试图借助科学手段对自谦进行系统的研究。在心理学界,自谦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谦涉及谦礼、谦敬、谦卑、谦忍,与谦虚、谦逊密切相关。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从自谦的界定、自谦的测量、自谦的相关因素、自谦的研究取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