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模人样     
凤凰:理想主义者,谁也没见过九天翱翔五彩缤纷的靓影,但江湖上始终有这种大鸟的美丽传说。总在人的脑海里翩翩起舞动感无限,成为追梦族挡不住的一道诱惑。乌鸦:个人主义者,不管盘旋在半空中,还是蹲在树枝上,自顾自地叫唤起来没完没了——我的声音我做主。尖喙激扬而出的滔滔口水,无天籁之悦耳,多噪音添心堵。燕子:自然主义者,生在寻常百姓家,但翅膀硬了以后,就成了漂一族,南漂北漂来回漂,选择过一种飞来飞去的生活。哪怕拥有了安居的鸟巢,也决不恋家。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久居繁华都市,每天面对钢筋水泥,使用着时代的科技产物,人类随之变得盲目,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加快的生活节奏也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值得庆幸的是部分人类的觉悟,他们要求水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他们向往自然,渴望自然惬意的生活状态。而我们的树栖生活正是打造这种自然主义风格,让人们从机械紧凑的科技生活中解脱出来,释放自己,亭受自然惬意的时光。  相似文献   
3.
中医系统的稳定性与中医理论的认识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系统的稳定性与中医理论的认识论特点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西安710033)高峻钰第四军医大学政治教研室(西安710032)郭照江一、中医理论的稳定性根植于合理性中医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朔到我国商周时期。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都是自然现象或物质...  相似文献   
4.
中西传统绘画各自从属于截然不同的视觉节选系统。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科学、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本能视觉节选自我超越的方向,从而确立起各自的绘画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5.
孟强 《世界哲学》2015,(4):74-8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存在论成为STS的重要课题。本文追溯了STS的嬗变与"后社会建构论的兴起",区分了认识论的"经验化"与"社会化",进而指出,后社会建构论的发展源于对认识论社会化的不满,这种不满使得STS逐渐向存在论靠拢。存在论作为认识论社会化的替代性方案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原则上,在所有文化中均可找到与“人格”所指相类似的东西,不过其含义始终忽隐忽显.当我们今天谈论人格、人格心理学以及胡塞尔后期讨论的人格性现象学时,我们所说的意识层面上的“人格”意味着一种精神的个体统一性.人格理论研究的一条重要进路在于对本性与习性的发生脉络的关注与追踪.而胡塞尔人格现象学的思考此前和如今仍然处在这样的语...  相似文献   
7.
僧肇佛学吸收、融合传统儒家"崇德广业"的价值观念,阐发"触事而真""即物顺通"的解脱观,有利于佛教今天关注及解决现实生态环境问题;僧肇佛学缘起论对于探讨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及解决方式具有积极意义;而僧肇佛学吸收融合传统道家"道物"关系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为一"的整体论世界观,有助于形成生态整体论世界观;僧肇《般若...  相似文献   
8.
"不可译性"面面观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宾 《现代哲学》2004,(1):81-87
本论文从认识论、本体论、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等不同领域勾勒出“不可译性”问题的不同诠释框架与相应的解决路向。  相似文献   
9.
评发生认识论的"反省抽象"范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4,27(3):514-518
论文分析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反省抽象”范畴的发展脉络、主要内涵及其与某些相关概念(如概括化、平衡化、矛盾与否定的构造、意识化与觉知等)的联系。作者认为:反省抽象不仅体现皮亚杰的独创性.而且也是发生认识沦中最为核心和最为重要的概念。它合理地解释了知识创新的源泉,使发生认识论的逻辑一数学范畴研究及认知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奠基于科学认识论之上。作者主张应准确继承皮亚杰的学术遗产,深化对认知发展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周昌忠 《哲学研究》2012,(3):66-72,127,128
<正>当代知识论(contemporary theory of knowledge)作为哲学运动,是两股支流的汇合:一是它作为关于"知识是信念"的理论,乃孕育于作为方法论的分析哲学;二是它作为关于主体之经验直观能力的理论,乃是对从笛卡尔到康德的传统认识论的延伸。这决定了它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作为方法论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