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让人工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道德决策?这既是一个机器伦理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元伦理学问题,对它的解答可以实现二者的双向启蒙,最终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的本性.机器伦理中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主要建造道德能动者的方案,二者分别体现了元伦理学中的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前者将道德知识视为显性的事实和规则,将道德决策视为遵守规则的过程,后者则更多地将道德知识视为一种技能知识,将道德决策视为复杂情境中的熟练应对.基于对两种方案实例的讨论,可以看出自上而下方案面临着框架问题和常识问题的困扰,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先天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不可能的;自下而上方案虽然不存在先天限制,可以生成内禀的道德规范性,但仍面临技术上的工程限制和安全上的规范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困难的和不可欲的.这在元伦理学层面提供了一种理论判决,即反理智主义比理智主义更为准确地把握了人类道德的本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遵守规则而成为道德大师,相反,只有依赖漫长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致道德成熟.  相似文献   
2.
句子先提述的参与者在可提取性上的优势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永明  崔耀 《心理学报》1994,27(2):113-120
下述五个实验就汉语句子成分(包括句子的参与者及其动作)的提述次序对其可提取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句子先提述的参与者比后提述的参与者容易被提取,提述的次序对参与者的可提取性有明显影响。(2)先提述参与者的这种优势与句子呈现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3)在系列呈现的条件下,先提述参与者的易提取性与探测词呈现的延迟间隔有关。(4)在系列呈现的条件下,参与者以名词形式出现时,被试的反应速度较快,而参与者以名字的形式出现时,反应则较慢;在同时呈现的条件下这种差异基本消失。(5)句子参与者的行动(即句子的动词)的提述次序对其可提取性也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提述次序对句子成分的可提取性的影响,不只限于句子参与者本身。  相似文献   
3.
主观参考框架在心理旋转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才康 《心理学报》1991,24(4):61-69
本研究在心理旋转新的实验范式中引入了一种和当前刺激极不相象但具有强烈参考框架信息的前置刺激,以探讨前置刺激的后续效应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前置刺激为被试对当前刺激的正像/镜像判断提供了参考框架信息而不是匹配所需的记忆痕迹模板。这一结果倾向于支持Robertson等人(1987)提出的概率混合模型。研究还发现,前置刺激的参考框架作用很有限,仅在400ms的时间内起作用,这说明它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被旋转。  相似文献   
4.
集群行为与冲突密不可分,它既是群际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引发进一步冲突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规模不等的示威维权行动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开展。我国学者已经对西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然而对集群过程本身,如集群规模的形成等问题等少有探讨。本文试图结合集群参与者的个人特征(自我调节定向)、环境线索(阀限效应、调节定向匹配)对集群规模的形成与扩大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框架效应指个体进行社会性决策时, 描述方式(即框架)对其选择倾向的影响。采用“伤害/帮助框架”范式, 本研究在行为上发现了显著的框架效应:被试在伤害框架下比帮助框架下, 更倾向于选择利他选项, 这可能是由于伤害框架凸显了伤害他人的后果及有意性, 从而提高了道德冲突水平。在神经活动上发现(1)静息态下, 右侧颞顶联合区(TPJ)的低频振荡振幅(ALFF)与框架效应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2)道德加工相关脑区构成的局部脑网络内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能够有效预测框架效应强度。本研究首次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探讨个体的社会性决策受到语言表述方式影响的神经机制, 为进一步揭示社会决策中的个体差异提供了神经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员工在通勤时间里减少身心压力, 将身体和心理资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活动称为“通勤恢复活动”。通勤恢复活动可能跨领域对人们的工作激情产生动态影响。通过日记研究法和潜在剖面分析法, 从短期和长期研究通勤恢复活动对工作激情的动态影响、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 拟解决3个关键问题:第一, 通勤恢复活动如何影响员工的和谐型工作激情和强迫型工作激情及其内在机制是什么?第二, 不同自我调节模式的员工在通勤恢复活动影响工作激情的机制上如何发挥调节效应?第三, 通勤恢复活动各维度组合的不同剖面对工作激情有怎么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 不仅弥补通勤研究和恢复研究中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研究缺陷, 而且对人们开展通勤恢复活动提升通勤恢复活动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 同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思维抑制作为一种重要的自我调节策略,对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思维抑制的过程中,会出现立即增强效应或延迟反弹效应。本文在介绍思维抑制研究范式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别从信息加工和动机视角对思维抑制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并据此指出未来研究应改进研究范式,考察环境变量对思维抑制的影响,整合理论解释以及开发改善精神障碍患者思维抑制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金投资框架任务,结合眼动技术考察眼睛注视线索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消极眼睛注视线索促进了被试在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寻求行为,控制组与积极、中性、消极眼睛组的行为结果无显著差异;(2)以均字注视次数为指标的眼动结果表明,积极眼睛组和中性眼睛组对确定损益的关注差异大于对风险损益的关注差异;消极眼睛组和控制组被试对损失的关注大于对收益的关注,对确定项的关注大于对风险项的关注,但两者不存在交互作用。消极眼睛注视线索可能改变了个体对风险性和确定性的感知,并因此影响了人们的风险决策行为,规避消极情绪线索可能有助于减少经济决策中的风险寻求行为。  相似文献   
9.
联合颜色−标签匹配任务和空间参照框架判断任务,考察自我优势效应对远近空间中空间参照框架表征的影响。颜色−标签匹配任务要求被试对颜色(黑色/白色叉子)与标签词(自我/他人)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结,被试随机分为自我联结组和他人联结组,两组被试均需在远近空间中完成空间参照表征任务。结果发现:(1)与他人联结组相比,自我联结组表现出显著的自我优势效应;(2)自我优势效应对空间参照表征的影响仅体现在近处空间且对自我中心表征任务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自我优势效应优先影响近处空间表征,表现出近处优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超文本也开始逐渐成为人们阅读和学习的主要信息呈现方式。为了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在超文本环境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特点,采用口语报告的方法,使用修订的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模型对75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文本学习环境中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表现出对目标、区分有效信息、时间分配、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对情境的利用等过程的使用偏好。优生在目标、学习判断、略读过程上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差生,差生在求助和无效搜索过程上的使用率显著高于优生。超文本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存在着过程使用偏好,优差生在自我调节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使用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