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振宇 《法音》2013,(6):22-28
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又称沙游疗法,是指在咨询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1]。箱庭疗法是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上,整合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借鉴了心理分析及地板游戏等技术,由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夫(Dora Kailf)创立并发展的一种心理疗法。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于1965年将这一技法介绍到日本,并将其译为"箱庭疗法"。  相似文献   
2.
丁晓攀  傅根跃 《心理科学》2008,31(3):754-758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考察儿童对心理特质信息来源的评价.实验一考察儿童对四种信息来源(自我报告、老师报告、同伴报告和直接观察)的偏好:对于高评价特质而言,所有儿童都更喜欢直接观察而不是自我报告;对于中性特质而言,低年龄组儿童比起直接观察来更喜欢自我报告,而高年龄组儿童则没有显著性差别.实验二是实验一的补充,要求儿童对实验一中所使用的八个心理特质词汇进行评价,进一步验证儿童对自我报告的怀疑的原因:儿童对心理特质词汇理解基本正确,不同年龄组儿童对自我报告的怀疑并不是由于对特质理解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大二的时候,一位资深的经济类专家来学校做报告。做报告的人总希望在下面听的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报告厅里有多少学经济的学生。专家问了三遍,我们底下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人作声,甚至头都一时间低了下来,生怕专家询问的眼神触及自己的眼光。其实,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经济的,但由于怕老师跟着提问,故都不愿意让专家注意自己。专家是个很会揣摸心理的人,他苦笑着说,既然大家都沉默,我就先停顿一下给大家插一个小故事。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也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生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而积极踊跃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笔认为有以下心理因素: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质:激发学习动力,拓宽知识视野,获得信息;获得友谊;自我表现的需要.对大学生的这些需求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印象管理及其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印象管理日益受到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关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文章回顾了印象管理概念的由来及发展过程,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印象管理的研究现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评价,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对我国学者进一步开展有关印象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有些心理学将听话、顺从、乖巧、循规蹈矩的孩子归入不正常孩子之列。因为,一个绝对服从、循规蹈矩的孩子,通常是缺乏个性的。这种孩子对自我表现毫无兴趣,他的满足来源于顺从别人的意志而获得别人的好感。一般说来,这样的孩子将来是不能很好地承担创造性工作的,除非别人提出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听话、顺从、乖巧孩子是大受欢迎的。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家长需要孝子,对“不孝之子”并给以严厉的惩罚。如果思想、行动、举止不跟在父辈后面亦步亦趋,就是不孝,就是坏儿子,就要绳之以族规家法。教师同样喜欢学习好、服从、听话的学生。“我们所施行的是什么方式的教育呢?连小小的角也不能有,否则大难临头,惟有兔子式的逃跑而已。”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将满意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 将不满意的结果归因为他人或环境, 这种接受成功的荣誉而否认失败责任的倾向称为自我服务偏向。目前, 对该偏向的理论解释并未达成统一的结论, 争论主要集中在其产生是由认知驱动或动机驱动, 抑或两者兼有。大量研究表明, 自我服务偏向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并受年龄、性别、文化、精神机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 但对其脑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研究中, 应拓宽对非抑郁症精神机能障碍患者的自我服务偏向研究以及不同群体自我服务偏向特点的研究; 自我服务偏向的脑机制研究、跨文化研究以及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在我国的适用性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儿童对有关心理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根跃  丁晓攀 《心理科学》2006,29(2):392-394
本研究通过对63名儿童的访谈来调查儿童对他人有关心理特质的自我报告信息的评价。研究发现,10、11岁儿童比6、7岁儿童对高评价性特质“诚实”、“聪明”、“善良”、“友善”自我报告的信息抱有更大的怀疑;但是在中性特质“忧虑”、“喜欢热闹”、“喜欢红色”、“喜欢咸食”上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把自我报告作为有关高评价性特质的信息来源时,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表现出更大的怀疑,而且这种变化是与儿童自我表现能力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姜平  张丽华 《心理学报》2021,53(4):400-412
有关职场排斥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结果, 已有研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论, 表明该领域还存在潜藏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发掘。为此, 基于自我表现理论, 本文构建并检验了一个有条件的间接作用模型, 探讨遭受职场排斥的个体如何以及何时可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基于一个情景实验和一个多时点、上下级配对的问卷调查, 研究结果支持了理论假设:职场排斥会激发个体表面顺从的应对策略, 并且这种应对趋向对高集体主义倾向的员工更为明显; 而在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较高的情况下, 高表面顺从的下属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 当且仅当下属和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都较高时, 职场排斥通过表面顺从对绩效评价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强烈的现代意识使西方现代派美术走向自我表现,它体现了主观表达上的真实,即作品中表现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感觉、体验,记录着他们的情感变化,它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欣赏者解读它所代表的时代特征的通道。它以肯定主体的表现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的独特方式,肯定了人的自由,渗透着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