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相较于至善学说,康德的完善学说至今仍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也就无法解释康德在"至善"概念上的暧昧性。传统对"至善"概念的解读都基于"德性"与"幸福"的非对称的统一关系,而忽略了"他人"这一维度。以"自我完善"为切入点,可以在人与上帝之间的神学维度上,引入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维度,从而为"至善"概念提供一条新的诠释向度。由此,为康德试图在尘世重建巴别塔的努力做辩护。  相似文献   
2.
穆勒对快乐进行质的区分,引发学界对"穆勒难题"的争论。各种"调和论"认为,只要合理地解释快乐的质与量,就可以化解快乐质的区分与功利原则之间的矛盾。但是穆勒以"自我完善论"为依据对快乐进行质的区分,必然引出了快乐之外的其他价值作为行为的主要动机与价值标准。各种"调和论"要么否认穆勒引入了快乐之外的其他价值,要么否认这些价值会对功利主义原则造成威胁,这与他们对快乐质的解释以及《功利主义》的文本内容不相符合,"穆勒难题"是穆勒思想自身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要积极实现道教的自我完善与自我转型,以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弘道兴教的历史责任,不断推进道教各项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这是道教自身建设与弘道兴教的需要,也是道教积极融入社会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道德作为生存的策略是人类进化中自我完善的文化工具。人性缺陷是道德存在的前提,自我意识是道德生成的基础,追求自由是道德实现的主要目标,生产力状况是道德演化的决定因素,实现信任是道德建构的核心任务。随着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人类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矛盾与冲突,道德建构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手段和途径。依据社会信任的实现方式,我们可以将道德演化的历史阶段划分为自然伦理阶段、经验伦理阶段、制度伦理阶段和技术伦理阶段。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修身思想及其方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身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儒家学者都特别注重道德教化,把修身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儒家的思想学说中,既有关于崇高完美的理想人格追求,又有一套通过修身而实现人格完善的理论和方法.尽管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其中不免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缺陷,但其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强调,以及所提倡的修身方法,是有其合理因素的,对此我们应当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批判地加以继承,这不论对人的自我完善,还是对社会道德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佛教文化》1995,(6):52-52
田东辉多年的书画艺术实践,积累了不少作品。周韶华先生看了东辉的书法作品,当即挥毫为其题:“方圆世界”四字。 方圆,可说是艺术实践的一条总规律。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上讲,它是阳刚之美(方)和阴柔之美(圆)的象征符号。如果从世界这角度分析,那么圆是象征东方的自我完善的内在美;方是象征西方放射形的外向美。  相似文献   
7.
引子:基督的逾越是我们逾越的先身“逾越”,就其字面意义来讲,是越过、跨过之意。然则更确切、更深层地讲,“逾越”乃是一伟大的“创举”。为什么说是“创举”呢?我们经常说什么“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为他来说是一‘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等等诸如此类的  相似文献   
8.
安信义 《天风》2010,(3):12-14
在近30年的中国教会发展过程中,各地基督教两会组织在教会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社会服务、福音传扬及信徒牧养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加强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对于办好教会关系十分重大。本期几位同工所谈的就是相关各地基督教两会自身建设的话题,他们对此有着独特见解。由于他们来自省基督教两会,所谈的内容大多限于省基督教两会的事工。在此,我们也希望基层基督教两会同工踊跃投稿,就如何加强基层基督教两会的自身建设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9.
一、人不能单独生存,所谓“物以类集,人以群分”,是说人生度的是社团生活,互相砥砺,排难解忧,共同生存,因而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信仰人生,对这种人际关系十分关注。米该亚先知提出的信仰人生三大任务,首先是人的自我完善,即履行正义;其次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这便是乐善好施,排除自私,关心他人。1.保禄的劝导1)你们除了彼此相爱以外,对人就没有任何亏欠,因为,谁爱别人,谁就成全了法律。爱不加害於人,所以,爱就是法律的成全。(罗十三、8-10)2)为此,我们行善不要厌倦,如果不松懈,到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