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颜回、子贡、子路等弟子被困于陈、蔡期间,曾绝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灰尘掉进饭中,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在井边远远望见,很生气,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穷困时会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反问:"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那样的仁人廉士,也不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了孔子。  相似文献   
3.
回到老家的当天晚上,就听大哥说M住监了。“M住监了?”我心里一惊。大哥说:“都一个多月了。”  相似文献   
4.
袁彼得 《天风》1996,(7):34-35
我们确实是软弱的。有时,与别人遇到意见分歧,会争得面红耳赤。这种事,并不罕见。神的儿女,在同人共同生活,一起工作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耶稣心里柔和谦卑(太11:29),为我们作了榜样。使徒保罗劝告以弗所教会:“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相似文献   
5.
春天的小雨     
刘青常 《天风》1996,(3):8-8
春天的小雨,浙浙沥沥,多么清晰,多么甜蜜,一滴,一滴,一滴……滋润着我们 这干渴的土地;又似一曲春天的旋律, 声声敲击着 我们的心脾,发出召唤 来啊,与春天一同呼吸。啊.小雨,春天的小雨,满腔热情,扑向大地,牺牲自己送来春的信息给寒冷的冬天 披上绿意,使冷漠的大地 充满生机。哦,主的话语哟, 像春天的小雨,滴滴流进 我们等待复苏的心田里!春天的小雨@刘青常  相似文献   
6.
看重自己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拿破仑曾给你忠告:做你自己的主人。人是万物之灵,更应该“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相似文献   
7.
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吴立杰就在琢磨,怎样把自己设计的服装草图卖出去呢?整个暑假,他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顶着烈日,背着一包画好的服务图,在杭州的各个服装厂穿梭,逢人就一脸诚意地推销自己。遗憾的是,整整奔波了两个月,人晒得像河塘里的泥鳅,工作依然没有着落。吴立杰出生在浙江温州一个偏僻的村子里,村子四面环山,唯一的小路修在悬崖边上,从小到  相似文献   
8.
正第十章实例鲜活助课堂在从事讲授的时候,对一节课中所采用的实例的价值或意义很难予以过高地估计。但是,那些实例连同所教导的真理可能会给某些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即使多年后仍然能被想起。一般而言,好的实例都对各种各样的讲授意图有益。若要介绍某个难懂的概念,不妨借助一个实例,这会把听者从已知引向探索未知。如果课堂上讨论的是一个单一的主题,讲授者就可以在学生们不觉厌烦的情况下举出两三个实例进行强调。不过,切莫使学生们陷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4,(12):64-64
问:我是一位青年传道人,我发现目前不少青年信徒对本教会缺乏归属感,喜欢做"游民",今天去这堂聚会,明天去另一教会礼拜。似乎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得着,而不太关心对教会是否要尽本分。我曾作过提醒,但他们以"都是主的教会"为由,依然我行我素。我当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渊声 《天风》2015,(4):36
问:我们夫妻在名义上都算是基督徒,但我先生不知怎的染上了赌瘾,我多次劝他停手,也与他不知争吵过多少次。他有时也懊悔,但不久又像着了魔似的想方设法去赌,令我十分痛苦,真是"一人犯罪,全家遭罪"!我当怎么办?—信徒:小芳答:小芳姊妹,你好!我很同情,也很理解你的遭遇。其实,类似你这样的家庭还真不少见,尤其在我国农村不少地方,农民一闲下来就围在赌桌上,还自称这是"小赌怡情"。可是,那一个个大赌棍不正是从小小的"怡情"开始的吗?赌博因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