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个小样本受试者内设计实验,受试 实验允许的酒精剂量范围内自由选择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今天帮朋友搬家具,很简单的一件事,就是把一部分不用的家具搬到储藏室,可是我们六七个人忙了半天才结束。储藏室里的东西塞得满满的,需要把它们清理出来,才能搬进去家具。废纸整整装满了两辆汽车车箱,运走废纸后,又把一些木头啊、家什啊  相似文献   
3.
亨利·福特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立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被誉为"把美国带进流水线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位大老板,他在细节方面的苛求,简直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1913年7月,福特曾向德国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订购了一批价值2000万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在签订购买协议时,他向对方提出要求:这批零件要装在木箱子里,木箱的大小尺寸、木板的厚度、木板的结合、螺丝钉的大小、结合的位置都必须按照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长途客运汽车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长途客运汽车驾驶员连续驾车8小时的生理,心理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驾驶时间的延续,驾驶员的肌电值显著下降、反应时增加,疲劳症状和疲劳感觉递增,每运行2小时,驾驶疲劳度都显著加重;研究发现,各心理,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5.
时序信息的加工:自动还是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长时记忆的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式为实验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和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通道效应的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三个属性的加工方式不同:顺序属性倾向于自动加工;位置属性,就视觉信息来说倾问于自动加工,听觉在有顺序标码情况下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在无顺序标码情况下则是一控制加工过程;间隔特性是一个控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汽车司机安全驾驶性向测验的建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之目的是建构适用于我国的汽车司机安全驾驶性向测验。经各种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能力测验还是个性测验,它们在信度和效度上均达到了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曾经设计过这么一个试验,实验者登门造访许多家庭,希望他们在一个关于呼吁安全驾驶的倡议书上签字,由于关系到社会公益和个人安全,而且又是举手之劳的签字,因此几乎所有家庭都签名支持。  相似文献   
8.
李艺  肖风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887-1900
自动观点采择现象已有很多研究证实,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目前存在内隐心智化与潜心智化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自动观点采择是自发采择他人视角的领域特殊加工; 而后者提出自动观点采择实质为反射性注意定向、位置的空间编码等领域一般加工, 模拟了心智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在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可独立或共同运行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协同作用模型。未来研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多样的被试群体, 探索自动观点采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将两种项目区分度指标(CDI、ADI)及两种扩展项目区分度指标(GMCDI、GMADI)用于属性多水平诊断测验组卷。考虑三种实际测验情景,开展两项研究:研究1,二级与多级计分项目独立组卷测验;研究2,二级与多级计分项目混合组卷测验。结果表明,GMCDI与GMADI组卷方法可获得最高诊断精度,且不受属性层级结构与测验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华艳  李明霞  王巧婷  冯彩霞  张晶 《心理学报》2020,52(9):1048-1056
前人研究表明自动情绪调节能够自上而下地影响情绪及情绪性注意过程。近来有研究提示自动情绪调节与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左侧OFC的激活影响负性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考察阈下启动情绪控制目标条件下, 抑制左侧眶额皮层兴奋性是否影响负性注意偏向。结果发现, 使用阴极刺激抑制左侧OFC活动可以加快被试对与恐惧刺激位置一致的探测点的反应。该结果提示左侧眶额皮层是自动情绪调节下情绪性注意选择相关的重要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