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序信息的加工:自动还是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长时记忆的角度出发,以故事的形式为实验材料,对时序信息的加工方式和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序信息的加工存在视听通道效应,通道效应的机制源于记忆,且与加工方式有关。时序信息三个属性的加工方式不同:顺序属性倾向于自动加工;位置属性,就视觉信息来说倾问于自动加工,听觉在有顺序标码情况下倾向于自动加工、而在无顺序标码情况下则是一控制加工过程;间隔特性是一个控制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图形和汉字视觉认知任务中的部分线索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海东  焦书兰 《心理学报》1994,27(3):264-271
给被试呈现一幅图的不完整信息作为线索会干扰被试对图形的辨认,这是一种部分线索效应。实验一的任务是对模糊图形的辨认,在轮廓相似组图形中,部分线索的干扰作用随呈现模糊级次数的增加而更加显著,但在轮廓非相似组图形中,模糊级呈现次数为2次和3次的情况下,也表现出了显著的部分线索效应。实验二在不完整汉字识别任务中进一步考察了部分线索效应,在事先学习的条件下,形状相似字组汉字的辨认表现出了显著的部分线索效应,而意义相似字组和随机字组汉字的辨认表现出了部分线索的促进作用。在事先不学习的条件下,随机字组和形状相似字组汉字的辨认表现出了显著的部分线索效应,而意义相似字组汉字的辨认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部分线索效应。本研究用激活的观点对这些结果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随机抽取8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采用DRM(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探讨了激活水平和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随机呈现条件下,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显著低于分组呈现条件,但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率在两种条件下无差异。(2)在高激活水平条件下,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率明显低于低激活水平条件,但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在两种激活条件下的差异不够明显。这表明,呈现方式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有显著影响,而激活水平的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可知,人们的记忆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因内在联想过程而自发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李艺  肖风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887-1900
自动观点采择现象已有很多研究证实,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目前存在内隐心智化与潜心智化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自动观点采择是自发采择他人视角的领域特殊加工; 而后者提出自动观点采择实质为反射性注意定向、位置的空间编码等领域一般加工, 模拟了心智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在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可独立或共同运行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协同作用模型。未来研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多样的被试群体, 探索自动观点采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程浩  张亚利  姚雪  张向葵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796-1807
运用元分析方法探讨自恋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关系。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纳入原始文献19篇, 包含25个独立样本, 共7702名被试。根据同质性检验结果, 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发现, 自恋与行为抑制系统存在中度负相关(r = -0.27, 95% CI为[-0.34, -0.21]), 自恋测量工具在两者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 自恋与行为激活系统存在高度正相关(r = 0.46, 95% CI为[0.40, 0.52]), 被试类型在两者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自恋与行为抑制/激活系统的密切关系支持了自恋的主体性理论和人格强化敏感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将两种项目区分度指标(CDI、ADI)及两种扩展项目区分度指标(GMCDI、GMADI)用于属性多水平诊断测验组卷。考虑三种实际测验情景,开展两项研究:研究1,二级与多级计分项目独立组卷测验;研究2,二级与多级计分项目混合组卷测验。结果表明,GMCDI与GMADI组卷方法可获得最高诊断精度,且不受属性层级结构与测验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7.
华艳  李明霞  王巧婷  冯彩霞  张晶 《心理学报》2020,52(9):1048-1056
前人研究表明自动情绪调节能够自上而下地影响情绪及情绪性注意过程。近来有研究提示自动情绪调节与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OFC)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左侧OFC的激活影响负性注意偏向。本研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 考察阈下启动情绪控制目标条件下, 抑制左侧眶额皮层兴奋性是否影响负性注意偏向。结果发现, 使用阴极刺激抑制左侧OFC活动可以加快被试对与恐惧刺激位置一致的探测点的反应。该结果提示左侧眶额皮层是自动情绪调节下情绪性注意选择相关的重要脑区。  相似文献   
8.
工作反刍指在没有要求其出现的情境下, 有意识的、重复发生的工作方面的相关想法, 分为工作相关情感反刍与工作相关问题解决沉思两个维度。工作反刍对个体健康、工作及幸福感的影响有“双刃剑”效应。持续性认知理论、压力认知激活模型与认知资源视角理论, 可以解释该效应的内在机制。未来研究应分析影响双刃剑效应的边界条件, 寻求减少消极效应、增加积极效应的途径, 拓展其双刃剑效应心理机制的分析视角和该效应的作用层面。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是Cajal间质细胞(ICC)身份识别者c- kit的配体,二者结合可启动其下游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进而大量分泌刺激肥大细胞增生的c- Kit激酶,ICC的存活及功能亦依赖相同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故SCF成为调控c-Kit激酶最关键的细胞因子.如果SCF被过度激活,ICC异常放电增加,接受左半结肠感觉的骶髓后联合核(DCN)电活动变化明显,故SCF过度激活是IBS特征显现的节点.研究SCF过度激活c- kit导致的ICC异常电活动在IBS中作用与机制,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爱情关系中,情感是关系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这种动力的发展模式可追溯到婴幼儿期与父母形成的依恋风格。本文综述了成人不同依恋风格在爱情关系中的特点,探讨了不同的依恋风格在爱情关系中指导依恋行为的依恋策略。未来研究应在儿童依恋与成人依恋的连续性以及关系破裂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