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平滑肌瘤十分少见,为了探讨其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于我院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的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膀胱平滑肌瘤主要发生于女性,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路刺激症状、血尿及腹痛等症状,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B超是首选筛查手段,确诊需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采用膀胱部分切除、膀胱肿瘤剜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治疗,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在我国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尿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这些检查都有各自的缺陷.膀胱肿瘤具有自身独特的分子标记物,可以被用来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及评估预后,且为无创检查.因此检测肿瘤标记物正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此我们就膀胱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包括Tis,Ta,T1期膀胱癌。它们的生物学特征,恶性程度不同,治疗方式多样化。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过保留膀胱治疗效果良好,但仍有一部分表现为高复发和局部进展。建议BCG治疗失败的原位癌;伴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高风险进展特征的T1G3或者是膀胱灌注治疗无效的TIG3期膀胱癌患者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留置导尿是一项侵袭性操作,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且留置导尿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为了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我们从临床角度讨论是否需要更换一次性尿袋以及更换尿袋的时间,留置导尿尿道外口的清洗,留置导尿膀胱冲洗的必要性及是否应用抗生素,更换导尿管的时间及导尿管的选择等临床问题,为临床人员做该项操作时提供参考,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5.
从卡介苗成功治疗膀胱癌论肿瘤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治疗后的监测发现,卡介苗灌注后可引发肿瘤部位显著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反应,体内大多数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参与这一反应过程。这一结果表明,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必须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治疗后的监测发现,卡介苗灌注后可引发肿瘤部位显著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反应,体内大多数的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参与这一反应过程.这一结果表明,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必须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研究中的科学思维与高新技术第四军医大学(西安710032)程伟膀胱癌是常见尿路上皮恶性肿瘤,占国内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位。随着全球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到来,人们认识领域不断扩大,20世纪的重大科技成果——生物技术在泌尿外科领域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8.
比较三种方法缓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rostatic resection,TURP)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效果.54例TURP术后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分别给予以下处理:单纯清通管道处理组23例;清通管道加口服药物(双氯芬酸钾片)处理组20例;术后给予镇痛泵处理组11例.采用国际通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无痛,10=剧痛)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三日内以及三日后膀胱挛缩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单纯清通管道处理组,术后三日后仍有膀胱挛缩疼痛13例;清通管道加口服双氯芬酸钾片处理组,连服三天轻度膀胱痉挛疼痛,停药再发6例;给予镇痛泵处理组轻度膀胱痉挛疼痛,三日后再发3例.术后清通管道加双氯芬酸钾片组和术后给予镇痛泵处理组缓解膀胱痉挛性疼痛无明显差异,但均较单纯清通管道组效果明显.因此,清通管道加双氯芬酸钾片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留置导尿是一项侵袭性操作,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且留置导尿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的逆行感染.为了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我们从临床角度讨论是否需要更换一次性尿袋以及更换尿袋的时间,留置导尿尿道外口的清洗,留置导尿膀胱冲洗的必要性及是否应用抗生素,更换导尿管的时间及导尿管的选择等临床问题,为临床人员做该项操作时提供参考,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0.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术经过了3个重要阶段,即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以及原位膀胱重建术,这三种术式在治疗目的、手术和解剖技术上有共同之处,但在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上又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