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76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阳明心学理论中的"物"有四个含义。他首先从实践论的角度把"物"一般规定和总括为实践客体,即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客体的具体内容由实践对象、实践基础、实践条件组成:实践对象是"孝"、"友"、"仁"等价值观念,实践基础是爱亲、恻隐、好恶等感受所感受的价值事物,实践条件是山川草木等客观事物。"物"的四个含义分属存在和价值两个类型,即存在世界和价值世界。王阳明将价值从对存在的依附关系转变为并存关系是其心学理论建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一、杂志简介《美与时代》系郑州大学主管,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河南省美学学会主办,为适应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经河南省出版局批准,美与时代杂志社推出城市版。《美与时代》拥有一大批专家、顾问、学者,为城市建设发展献计献策,研讨把脉,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张琴 《思维与智慧》2001,(1):43-43,39
常言道:“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通常情况下,能把人说“笑”的语言,是柔和甜美的。人们常把柔和交谈视为一种美德。  柔和交谈具体表现为:说话语气亲切,语调柔和,语言含蓄,措辞委婉,说理自然。这种与人交谈的方式,易于使人感到亲切、愉悦,所谈之言易于入耳生效,有较强的征服力,往往能收到以柔克刚的交际效果。一般来说,柔和交谈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商讨式: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你使用和婉的商讨口气,会使你如愿以偿。比如,妻子从单位回来,对正在看书的丈夫说:“天要冷了,今天我想加班给孩子打毛衣…  相似文献   
4.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1992年联合国公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序言中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而产生的惠益,来保护和恢复破坏的生物物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韦倩 《学海》2012,(5):44-51
瓦尔拉斯体系假设纯粹自利偏好的个体依靠完备契约和第三方无成本实施来维持社会运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社会运转的真实情况。更加符合现实的思路是个体偏好中并不仅仅包含自利偏好,而且包含亲社会性的他涉偏好,只有在个体具有愿意付出成本实施某种亲社会行为的偏好时,社会才可能得以存在。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学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亲社会偏好模型及其对瓦尔拉斯体系的拓展,并讨论了这种趋势的经济学含义。  相似文献   
6.
王登峰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2):27-33
精神分析理论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倾向,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这一领域中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向。自我心理学及自我/适应模型强调自我的适应机能,把病理性信念做为心理异常的关键;对象联系理论和人际关系模型强调个体与他人建立密切联系的需要及其动机特点;而经典精神分析的驱力/结构模型则注重欲望和恐惧对心理异常的作用。文中还对这种多元化倾向及其争论做了简短评述。  相似文献   
7.
孙卉  徐洁 《心理科学进展》2023,31(3):467-479
职场通讯压力是指员工想要快速回复基于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工作消息而体验到的紧迫性, 现有研究对其成因及影响路径的探讨较为零散且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并结合努力-恢复模型, 讨论作为工作要求的ICT使用以及作为个人要求/资源的个体因素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前因作用; 探讨职场通讯压力因阻碍恢复活动而对员工身心健康以及工作和家庭领域产生的消极影响, 以期增进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全面了解, 丰富现有研究对ICT使用后果的认识, 并为未来研究的展开以及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俊秀  刘洋洋 《心理学报》2023,55(3):406-420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重复截面数据,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居民公平感的时代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平感在年龄上呈“J”型趋势;从时期效应看, 2008年公平感较高, 2010~2013年在低谷徘徊,2015年以后又开始回升;从队列视角看,建国前出生队列公平感偏低,建国后初期的队列相对较高,“50”后有所下滑,从“60”后开始公平感持续走低,到“80”后跌入低谷,但“90”后又开始升高。从1949年前后“寡且不均”到建国初期阶段的“寡且均”,再到改革开放40年快速经济增长下“不寡但不均”的社会变迁过程影响了居民的公平感。  相似文献   
9.
分时距认知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希庭  顾铸 《心理科学》1997,20(3):193-196
本研究探讨了分时距估计的认知特点,检验了SS模型、PT模型和CS模型的预测效度,结果表明:分时距估计主要是在信息提取阶段采用分段推算策略对时间信息进行重建的过程,变化/分割和注意分配对分时距估计有显著影响;SS模型的预测效度最低,PT、CS模型的预测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小学儿童对习俗时间的周期性特点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方格 《心理科学》1997,20(5):431-435
本研究探讨了小学儿童对习俗时间周期性特点的认知发展.实验任务是让被试判断两个给定日期之间的时间距离是正向接近还是反向接近。结果表明:儿童对习俗时间的周期性特点的认知成绩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随着两个日期之间距离的增大,反应时不断增加,正确率不断降低,在两个日期相互接近的方向发生改变的边界处,反应时最长,正确率最低,表现出显著的“距离效应”和“边界效应”;儿童可以利用数字系统进行判断,他们的认知加工策略包括计数、数字运算和凭借习俗时间的空间表象进行模拟加工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