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自1620年传入天主教,直到1952年都是外国传教士占据大多数教区的主要职位。但是外国传教士18世纪就开始培养中国神职人员,并派山西年轻教徒去意大利神学院学习以晋铎神父,  相似文献   
2.
左芙蓉 《孔子研究》2014,(2):54-58,11
西方传教士于近代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他们面临诸多障碍,而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障碍之一。为了达到以基督教代替儒教的目的,他们进行了诸多改变儒教的尝试,也因此与儒家思想结下不解之缘,对耶儒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考察这一转变及其成因不仅有助于理解近代中西文化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宗教对话、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经历基督     
蒙恩 《天风》1995,(2):41-43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属灵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属灵的经历更重要。我们要追求有基督生命的丰盛,并且要让基督从我们身上彰显出来,用生命的行为来见证基督。  相似文献   
4.
耶稣会士在十七世纪翻译的"四书",以张居正的《四书直解》为底本,并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做补充。他们声称,《四书直解》更符合先秦儒家的思想,也更符合真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四书直解》与《四书章句集注》有何不同?他们赞成《四书直解》什么样的观念?耶稣会士有没有正确地把握《四书直解》的某些观念?他们有没有正确地翻译,或者背离原文?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峰 《天风》2005,(2):22-23
由罗冠宗先生主编的旨在述评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的史实的历史著作《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在我教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连一向抱着"超然中立"立场的学术界此次也不再坐视旁观。赞誉之词,自不待言。当然其间批评责备之声,也时有所闻,且多责该书"不合时宜"。究其原因,想必有人会说:时过境迁,人走物非,何必再重提旧事揭自己的伤疤;况且  相似文献   
6.
1818年《印中搜闻》上刊载了一封读者来信,称其发现清初《神仙通鉴》一书中有一篇耶稣传。该文虽是介绍,但引起在华外国人和欧美汉学家的密切关注。1839年郭实腊写了一篇全面评价《神仙通鉴》的书评,在该文中他强烈地批判中国宗教。同时郭氏还借助线性时间观念来重新排列和理解《神仙通鉴》中的故事,其阐释的背后有千禧年主义作为理论支撑。1849年斯皮尔则以学术论证的方式探寻早期基督教在东亚乃至在中国传播的痕迹,颇有牵强附会之处。这三个个案解释了1860年前传教士对中国宗教信仰和外来宗教本地化的看法,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与其形成的负面形象同步而行,在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亦是如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已进入云南传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随着美国势力的深度介入,美国传教士在云南的活动更加活跃,成为推动云南基督教发展的主要力量。纵观不同历史时期,美国传教士在滇传教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传教伊始聚居在边境沿线,然后逐渐向内扩展,同时加强在省会昆明的活动。在1950年之前,美国传教士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北等地,最终与其他国家传教士"二分天下",这一格局至今仍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豪 《宗教学研究》2020,(1):220-225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开始进入中国。他们以澳门为跳板,先后在肇庆和韶州建立了教堂,传播区域扩及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岭南地区。其传播策略先是以佛教身份行基督教之实,随着认识的改变,传教士开始向儒家靠拢,转而批判佛教,甚至打砸庙宇、神像。与此对应,岭南佛教界也从热情欢迎传教士的态度转变为争锋相对地采取措施驱逐传教士。在基督教传播过程中,传教士和岭南佛教界代表两种文化形态相互试探和争斗。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报刊是个舶来品,从报刊内容、形态到社会功能,都是传教士最先引入中国的。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用中国的语言文字,成功地创办了大量的报刊,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报刊模式。尤其是一些开风气之先从而为后世提供许多范式和样本的传教士中文报刊,诸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遐迩贯珍》、《六合丛谈》等,以及传教士倾注心血经营、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报刊,诸如  相似文献   
10.
历代传教士和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透过对中国古藉和对人们的生活姿态的研究认为,天主的启示:(1)既在西方,也属东方;(2)不但有其特殊性,而且还具有普遍性。换言之,从基督徒的神学经验来看,一方面,透过降生成人的圣言,我们发现了中华文明中的神圣元素;另一方面,这样一种发现过程的神学经验及其内涵可以互为因果地补益以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