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湘学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两位顾客     
冬天,一位顾客走进一家饭馆,忘了关门,饭馆里的一位顾客嚷道:“喂,外面这么冷,你关上门吧。”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钱大昕是最为典型的考据学家,考据就是他学问的全部。其学术理念和学术实践都与宋明的义理之学迥异其趣。然而,钱大昕不只是考据学家,他还是虔诚的儒者,因而他即便对义理和义理之学持否定态度,也不得不以明道为旨趣。基于这种特殊心态,钱大昕只能调停于训诂和义理之间,祭出"训诂即义理"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4.
蒋孝军 《哲学动态》2012,(10):52-57
随着汉武帝立五经博士、独尊儒术,五经便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一直起着主心骨的作用。这种重要作用体现在它与统一思想、整饬人伦和建构制度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上。经学在汉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其形态是基本稳定的,但是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经学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清代乾嘉期间,政治相  相似文献   
5.
略论惠栋的考据学特色与既济思想--以《易大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大义>是惠栋用易理对中庸的注解,该书实际体现了惠栋的许多学术特色,其考据学特色表现为:1.复经书原貌.2.考典章制度.3.述微言大义.而其思想特色则表现为将中庸的思想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在注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易学思想完整地表达为:乾元经过择善积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既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本篇文章主要想说明:清代考据学是在乾嘉时期盛行的学术流派。它是在明末清初对陆王心学空疏学风的批判与修正的基础上,加上经学大家的努力,社会环境的影响连同统治者的倡导才逐渐形成发展的。我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事物形成原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考据学以实证方法治经,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理学末流日益走向空疏的弊病。但是,经学的实证化经历了一个由技到学的过程,工具理性不断向价值理性渗透,新的经学体系得以建立。在清考据学中,最能体现学术界思想变动的是《四书》的治学活动。学者们从字词训诂入手,群经  相似文献   
8.
杨思贤 《孔子研究》2011,(2):113-120
<汉儒通义>是陈澧生前最为看重的著作之一.对乾嘉学术专尚考据的不满及对考据学衰微的担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原因是陈澧著作<汉儒通义>的出发点,而<汉儒通义>特殊的著作体例中蕴含了陈澧治学的原则和精神,包括对清儒治学家法的继承,对宋学精神的依归和治学的理想境界.<汉儒通义>是陈澧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清代学术由乾嘉向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