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学琳  张越 《管子学刊》2007,(1):F0003-F0003
由山东大学考古系任相宏教授、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张光明研究员、淄川区文物保护所所长刘德宝副研究员主编的《淄川考古》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第一部全面介绍淄川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和淄川区域历史研究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曹艳芳  尹锋超 《管子学刊》2006,(2):122-125,128
商周文化东渐是山东地区商周考古的一个重要课题,淄潍河流域则是山东地区商周考古的一个关键性区域,随着考古资料的日益丰富,从考古学角度探讨淄潍河流域商周文化东渐及其历史背景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考古发现的道教资料是道教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准确释读这些文献或补全其中的缺佚无疑是研究中的重要任务。文章对成都市二仙桥南宋墓出土的买地券、敕告文券、华盖宫文券、镇墓真文券的释录作了补正,并利用同墓文本及其他碑刻、传世道经,对缺损文字作了一些补辑,以期为研究南宋时巴蜀地区丧葬习俗和道教历史提供准确完整的文献资料。 章红梅,女,四川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讲师。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希伯来民族具有否定偶像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传统,但考古发现的古代器物中仍存在着人物和动植物等形象,这反映了这个民族从多神到一神宗教演进过程中的审美思想变化,也反映出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对两河流域、迦南、埃及、希腊和拜占庭艺术吸收的结果;其次这也反映了希伯来民族的艺术在后来的时期里逐渐由具像向抽象发展,大致经历了实物形像、变形形象和符号象征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学习中国哲学史,文王演《周易》是无法绕过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文王演《周易》的理解,可谓以讹传讹,积谬成说。自古及今,虽不乏学者考稽辨误,但此问题现在仍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根据目前所见资料,文王演《周易》是否史有其事,我们既无法证实也无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部的齐文化,系在传承东夷原始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经过西周,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地也是在20世纪开展考古工作较早的地区之一,发掘出土的大量丰富的文物资料,为齐文化的全方位深入研究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张光明先生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在齐地长期从事文物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多有所获,《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就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1958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墓墓室四角距墓底1.54米处各有一块平砌的砖伸出壁面一段,表明该墓形制乃模拟北斗,象征着整个墓室乃是死者卧斗修炼成仙的炼形之宫。墓中出土的陶俑等40件精美器物分区摆放,其中对书俑应为司命司录俑,其三笔象征司命神所注写墓主人三命,另可识别有诵经真官俑、鬼官北斗俑等。不同的器物群构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代表着墓主人地下修炼成仙过程的不同阶段。墓内器物有其内在符号逻辑,表达着墓主人所追求的太阴炼形、飞升成仙的终极理想。文中首次提出墓葬器物分布逻辑分析法,力图还原墓葬及器物背后那个支配着整个仪式结构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科技考古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盐业考古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山东寿光大荒北央、双王城等以海盐生产为主的考古遗存的发掘,为海盐考古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作者从亲历的广饶南河崖遗址发掘为出发点,力图理清目前鲁北地区商周时期海盐考古的现状,并就某些问题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大唐盛世,究竟给后人留下了哪些不朽的遗产?正如青春英年之于个体生命,往往因其喷薄而发的生命活力与新奇鲜活的经历体验,因而给人以毕生弥足珍贵的回味一样,大唐——那个属于我们整个民族的辉煌青壮年,究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些什么值得无穷回味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10.
竹雨 《管子学刊》2007,(2):124-126
一学术探索的实践证明,无论何种文化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精神和物质等不同层面的客观存在所组成的一个复合体,任何单一的学科都难以真正探明这个复合体,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去研究这种客观存在。齐文化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复合体,随着齐文化研究的深入,学科交叉和学科渗透现象越来越多,如何综合多学科的方法,以多维的视野来探讨齐文化这样的综合课题,是每一个齐文化研究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由齐鲁书社出版的山东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先生所著的《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就是以交叉学科的学术视野,将多学科的方法途经结合起来探讨齐文化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