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位数学教师喜结良缘,同事贺联日: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目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降眼压药物的作用机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药品价格及使用方便程度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运用比较治疗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和规范该类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的临床决策,以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费用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逦杞涵 《天风》1994,(4):21-22
被誉为“中华第一圣堂”的厦门市基督教新街堂的现任长老傅子忠,以他的爱国爱教、爱弟兄姊妹的动人事迹,博得了广泛的赞扬,下面所述的,是他的几件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4.
运用CTA探讨左冠脉分支夹角与左冠脉斑块间的潜在关系.30例患者采用320层CT行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测量左冠脉分支角并观察左冠脉斑块的特点及分布情况.22例左冠脉分支内有斑块,8例无斑块.左冠脉有斑块的左前降支-左旋支(LAD-LCX)夹角平均值89.10±13.10,左冠脉无斑块者夹角平均值75.50士19.8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斑块累及左前降支21例(占95.5%),累及左旋支8例(占36.4%),同时受累左前降支和左旋支7例(占31.8%).分支角>900的患者占14例(占63.6%),均有LAD受累,LAD和LCX同时受累7例(占50%).左冠脉斑块集中分布在分支夹角较大的冠脉分支内,特别是钙化斑块,多层CTA可有效显示左冠脉的斑块特点及分布.  相似文献   
5.
马融治《易》用古本,上承费直,使费氏之学得有传承;又下启郑玄易学,使费氏之学得以发扬光大。他以"十翼"解《易经》,同时还以"十翼"互证易理。马融承费直之学,重视以儒理解《易》,这种倾向首先体现在他重视以礼解《易》。其以儒理解《易》的另一个表现是引史注《易》。其在解《易》时十分重视象数学中的卦气说,此外还重视取象和五行说。马融解《易》皆由象数为切入点,而最终归本于人事。马融易学在汉晋易学嬗变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瑞典学者喜龙仁最先给包括辟邪在内的南朝陵墓石刻有翼神兽取名"希美辣"(Chimsera),这是西方神话中一种邪恶的有翼怪兽,用于中国的神兽显然不妥当,因为辟邪在中国是一种吉兽.  相似文献   
7.
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生 《学海》2008,(1):118-123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表现出鲜明的个体精神.这种精神是那个时期文化创造的重要促进因素,但也有许多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渊源、本质内涵等多维角度评述人文主义个体精神,以期对个体精神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肖荣光 《天风》1994,(1):34-36
传道人要不要学好语文?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假如传道人缺乏语言文字的素质,将对写讲章、讲道、探访、谈道等工作造成困难。甚至因对圣经的字词不理解,以致出现“望文生义”而闹出笑话,或出现道理的偏差。所以说,传道人学好语文是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才能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回答的,因为语文这学科的包含量太大。  相似文献   
9.
1983年蔡〈可集合和不相容问题〉一的发表,揭开了数学发展的新篇章。它标志着对教学问题——不相容问题进行形式化和数量化的研究开始,也标志着对数学本身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以往数学建立概念、定理(公理)和推理是在形式逻辑上处理问题,而随着数学的进展,在实际中,有的概念外延不仅分明而且是可“变”(可拓的),这一点在初等数论中充分体现出来,许多数学不可能问题实质上就是不相容问题,象三份角问题,勾股定理及费尔问题等。我们引进可拓学的概念,运用物元分析方法来处理,研究这些问题,却是容易得多。明白得多。有感于此本特举几个典型例子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易经》原为占卜断事之用,孔子依据对《易经》的深刻体验,与其后继者共同创作了《十翼》,转占卜为天道、接通天道与人道,形成了涵括天地人的中国生命哲学.借助于整体生命哲学的体系和方法,可以发现,孔子和他的后继者一方面灌溉了蕴藏于原始《易经》卦爻辞中的生命哲学的种子,而使之萌芽.另一方面,用一个道贯串了天地人.天道创生,地道养生,人道则接续生生之德,助天地化育,彰显开物、成务、立德之用.以等边三角形结构表示,三者互相含摄、相互影响,成为一个整体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