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王丽心 《法音》2007,(11):50-52
佛塔起源于印度。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也没有"塔"字。当梵文stupa与巴利文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窣堵波"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陀和高僧的舍利,供信徒供奉纪念的,亦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佛缘     
鲁迅(公元1881-1936年)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作家,一生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文史哲、天文、地理、医学等各个领域。对于佛教,鲁迅也有很深的研究,他不仅购买和阅读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而且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金鹏(1913-2001)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回族学者、翻译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有过一段担任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经历,本文向大家讲述的就是他在上海担任教长期间与新中国首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之间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4.
西晋竺法护不仅是我国译经史上第一期中译籍最多的翻译家,而且也是地道的中国高僧。他与其清信士聂承远、聂道真的译籍有大小显密三藏十一部,是最早弘扬弥陀、弥勒、文殊、观音、普贤等佛菩萨信仰的经典。其中,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甚多,且比较系统地将文殊的身世、形象、仪规、思想、禅法、净土等情况传入我国。因此说,他是早期弘扬《方等》玄致和文殊信仰的健将。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领导、日本佛教大学高桥弘次教授、诸位法师、学者、朋友们:值此金秋季节,在古都西安举行中日两国第十次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围绕“鸠摩罗什译经与中日两国佛教文化”的中心议题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以纪念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诞辰1660周年,是十分有意义的。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6.
明生 《佛学研究》2004,(1):6-10
今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著名佛教翻译家、文化巨人、后秦高僧鸠摩罗什诞辰1660周年。中日两国佛教界在中国古都西安举行以“鸠摩罗什译经与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为题的佛教学术会议,回顾和缅怀鸠摩罗什的光辉事迹,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方广锠 《法音》2006,(10):11-15
玄奘法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佛教理论家、翻译家。他对中国佛教、中国文化乃至亚洲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鲁迅曾称玄奘这样的优秀人物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本文拟仅就玄奘提出的“五种不翻”略述己见。一、“五种不翻”的出处根据目前所得资料,近代以来,我国最早对玄奘“五种不翻”进行研究的是梁启超。他在《佛典之翻译》一文中指出:“翻译之事,遣词既不易,定名尤最难。全采原音,则几同不译。易以汉语,则内容所含之义,差之毫厘,即谬以千里。折衷两者,最费苦心。”[1]然后举鸠摩罗什、玄奘为例说明之。其中关于玄奘的文字如下:而奘公亦谓:“五…  相似文献   
8.
9.
论玄奘精神     
黄心川 《法音》2000,(12):8-10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佛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旅行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今天我们集合在这里共庆玄奘三藏院的落成、玄奘顶骨舍利安奉、增勤法师方丈升座仪式暨“玄奘精神与西部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感到无比的兴奋。在此祝贺大会成功,并向到会的高僧大德、专家教授致以衷心的敬礼!  玄奘毕生追求的事业和奉献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为我国各族人民和亚洲各地的民众所珍视,显现出万丈的光芒。近年来很多国家的学术界、出版界和新闻媒体都发表了不少有关玄奘生平事迹的著作、影视作品。印度和中国召开了一系列纪念玄奘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