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贝叶斯条件化原则及其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叶斯方法论(Bayesian methodology)或贝叶斯主义(Bayesianism)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就被提出,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才逐渐成为科学哲学领域的一个势头强劲的学派。贝叶斯主义又叫做主观主义(subjectivism)或私人主义(personalism)。其理论特征主要有二:其一是把概率解释为一个人的置信度(degree of belief),其二是把贝叶斯公式看作根据经验改变置信度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旧证据问题:一种动态的消解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证据问题是指贝叶斯确证理论在讨论旧证据确证新理论(假说)的问题上将出现不合理的结果,它的消解是贝叶斯确证理论辩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倡导一种基于Levi理论的动态方案来消解这一问题。在这种方案下,知识汇集的动态性使得旧证据在新理论引入前后的置信概率可能是不相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证明,经新理论扩充后而得到的知识汇集无论是一致扩充还是不一致扩充,均存在一个旧证据E,它对该新理论具有确证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海丞 《哲学动态》2022,(12):88-96
社会知识论的一个核心议题是解释基于证言的信念是如何能被辩护的。根据局部还原论,证言的成熟听者应当具备关于自己所接受的证言是否可靠的正面理由,否则无法获得被辩护的证言信念。这一理论面临两大诘难,即“正面理由不足问题”和“双重标准反驳”。根据前者,在一些日常情境中,即便主体没有正面理由来支持所接受的证言的可靠性,也可以获得在直觉上得到辩护的证言信念,甚至知识;由此,局部还原论的要求过强。根据“双重标准反驳”,局部还原论者针对成人和儿童的证言信念提出了不同的规范性要求,而这样的双重标准是站不住脚的。然而,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两类反驳并不成立。不仅如此,局部还原论在解释除证言信念以外的其他命题态度(即“置信度”)方面具备非还原论所没有的重要理论优势。因此,局部还原论是比较合理的证言辩护理论。  相似文献   
4.
陈晓平 《世界哲学》2012,(2):71-88,105
贝叶斯方法论的创始人拉姆齐和布鲁诺.德.菲耐蒂把归纳合理性问题看作初始概率的合理指派问题,拉姆齐最终将其归结为一种能够自我支持的有用的习惯。相比之下,德.菲耐蒂的归纳合理性理论更为深入,因为他所证明的意见收敛定理为拉姆齐所说的习惯提供了逻辑的辩护。不过,他们二人的归纳辩护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向休谟的心理主义立场靠拢的趋向。豪森曾试图为贝叶斯条件化原则进行辩护,但后来却放弃了这一努力而完全倒向休谟的立场。笔者认为,如果把休谟哲学和康德哲学在贝叶斯主义的框架内互补起来,那将为归纳问题的解决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