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阎江 《宗教学研究》2007,4(1):159-164
黄大仙民间俗信近世以来在粤港的兴盛离不开地方性社会传说的融入与互动,有着较为独立起源与流变系统的罗浮山黄野人传说是黄大仙信仰在岭南得到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中介。通过文人笔记、诗文吟咏、地方志载与田野研究,可以看到道教改造、民众臆想及附会创造对野人传说演进的作用,并使得罗浮野人地方性传说成为今天中国黄大仙信仰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199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在有1600多年历史的岭南道教圣地——罗浮山冲虚古观,该观为期四天的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追度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祈求国泰民安的“万缘大醮”法事活动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教》2011,(4):59
"蜱虫"不仅出现在农村,也侵袭城市人。今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龙泽苑发生"蜱虫"咬人事件,在小区居民"谈虫色变"之时,"非遗"秘方显示出独特的呵护——刚刚入选国务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罗浮山百草油,由广州罗浮山国药厂紧急调运至昌平区龙泽苑居委会,第一批3000瓶药品派发一空。  相似文献   
4.
曹仙姑的生平、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陈撄宁先生于 2 0世纪三十年代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以来 ,《灵源大道歌》受到了内丹学界的普遍重视 ,曹文逸仙姑之名也开始广为世人所知。然曹仙姑之生平事迹 ,前贤未予考证 ,所据资料仅《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女冠部》的零星记载。按该书《女冠部》“曹仙姑”条引《罗浮山志》云 :“宋徽宗宣和中 ,有曹仙姑居京城 ,作诗赠道士邹葆光云 :‘罗浮道士真仙子 ,跃出樊笼求不死。……翩然孤鹤又南征 ,寄语石楼好风月。’时徽宗广求学仙之徒与工诗赋奇女 ,仙姑与吴妙明 ,皆征至京师。仙姑明于丹术 ,尝作《大道歌》 ,深得要旨。道流…  相似文献   
5.
1995年9月15日,广东省道教协会在罗浮山冲虚观召开了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出席会议的常务理事共计12人,广东省宗教局黄德才副局长等有关领导也到会祝贺。 会议由赖保荣会长主持,他首先通报省道协对潮汕地区道教活动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葛洪,字稚川,号抱扑子。丹阳句容人。他是我国晋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又是道教著名的代表人物。 葛洪出身于仕宦之家,十三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为坚持学习,常砍柴换取纸墨,终于学富五车,下笔千言,才学过人。他特别喜爱神仙道术,曾说:“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寒难》)。意思是说,人们生命的长短,是由天上的星宿决定,命属生星,其人必好仙道,得长生;命属死星,其人不信仙道,不得长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2011,(4):59-59
"蜱虫"不仅出现在农村,也侵袭城市人。今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龙泽苑发生"蜱虫"咬人事件,在小区居民"谈虫色变"之时,"非遗"秘方显示出独特的呵护——刚刚入选国务院"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罗浮山百草油,由广州罗浮山国药厂紧急调运至昌平区龙泽苑居委会,第一批3000瓶药品派发一空。  相似文献   
8.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华夏民族文化形成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教。道教根植于中华大地。从历史来看,道教命运与国家盛衰有着亲缘联系,每当国运昌盛时期,道教也随之而昌盛。每当国运衰弱时期,道教也随之而衰弱。道教在历史上与国运盛衰的同步关系,就在于道教的民族性。道教徒深知,道教的坚强靠山是中华祖国、是祖国民族亲情。国家不强盛、人民不富裕,道教就不能振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成语,确切而形象地道出了道教与祖国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龙观位于广东四大名山之首的罗浮山,始创于东晋咸和年间(326-334),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自1993年重建以来,渐成岭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一大道观。一罗浮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的仙山。相传上古之时,本地仅有一座罗山,后有另一山从东海漂浮而来,二山合而为一,故名罗浮山。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其中第七大洞天"朱明洞天"和第三十四福地"泉源福地"均在此罗浮山上,可见其仙缘深厚。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中的道士尹育政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终于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在这场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伟大战争中,中国道教界同样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江苏茅山的道教徒,一向有着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抗日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