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4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32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平 《学海》2007,(2):107-113
清朝末年,随着报刊业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流转,报人对报刊的社会角色和功用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始曰“耳目”、“喉舌”,继之言“第四种族”与“舆论之母”,再则称“政监”与“向导”,愈转愈进,愈转愈激。由于立意于作为“政监”和“向导”,报刊特重“主观”之“言论”,遂由“代言”而逐渐转向“灌输”,甚至直接“制造舆论”。因此,尽管报人与报刊仍以代表“公意”、“公益”而自期,但主观之“言论”究竟在多大程度表达了“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而于“民主政治”建设有所贡献,不免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2.
当代比较哲学研究已超越了平行式的传统对比方法,开始自觉走向一种所谓建设性交锋与交融策略。(Mou,pp.337-364)这种比较哲学方法的目标在于,使来自不同哲学传统的思维方式,能通过反思性批判或自我批判而相互学习,从而在所共同关切的重要哲学问题上做出贡献。本文首先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人工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道德决策?这既是一个机器伦理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元伦理学问题,对它的解答可以实现二者的双向启蒙,最终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的本性.机器伦理中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主要建造道德能动者的方案,二者分别体现了元伦理学中的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前者将道德知识视为显性的事实和规则,将道德决策视为遵守规则的过程,后者则更多地将道德知识视为一种技能知识,将道德决策视为复杂情境中的熟练应对.基于对两种方案实例的讨论,可以看出自上而下方案面临着框架问题和常识问题的困扰,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先天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不可能的;自下而上方案虽然不存在先天限制,可以生成内禀的道德规范性,但仍面临技术上的工程限制和安全上的规范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困难的和不可欲的.这在元伦理学层面提供了一种理论判决,即反理智主义比理智主义更为准确地把握了人类道德的本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遵守规则而成为道德大师,相反,只有依赖漫长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致道德成熟.  相似文献   
4.
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虚拟”生存在电脑网络社会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它使实践的内在性的地位显著地超过了外在性 ,同时揭示了实践除了劳动特性外 ,还具有“虚拟”的本性。在哲学上 ,“虚拟”即符号化 ,“虚拟”生存即作为人的文化生命的意义生存。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对现实社会生存具有重大突破和变革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35岁的华人小伙子谢家华,从小跟随父母在美国旧金山市长大,家境虽然十分优越,但父辈创业的艰辛,激励着他一定要自己干一番事业。从上小学开始,他就一直很用功,16岁时便轻松考入哈佛大学主修计算机,19岁时,顺利拿到了哈佛大学毕业证。其间,多次参加学校电脑操作大赛,并屡夺冠军,成为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6.
论伦理命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伦理学在有意无意之间坚持了伦理命题没有“描述性”意义的教条。从“意义单位”理论出发 ,一个语言单位 (语词、语句或话语 )的意义 ,内在于它与同类单位发生联系而构成更高层次语言单位的能力 ,因此 ,一个有意义的纯伦理命题应该是一个“实质蕴涵”的复合命题 ,即“‘应该A’蕴涵‘应该B’”。  相似文献   
7.
意雯 《天风》2012,(10):59
[网易新闻]6月,网络上盛传一段视频,一位老人因小伙子未让座而怒骂诅咒。8月15日,重庆一女孩因未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照片被放到网上,遭到人肉搜索,受到网民斥责。8月23日,在杭州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小伙子坐在"照顾专座"上,面对一位抱着孩子的女士没有让座,谁料却因此被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攸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互联网自出现以来,便被宗教应用于其自身的传播中,这种在网络存在的宗教形态被称为网络宗教。在象牙塔内生活的大学生,其网络宗教生活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大学生的网络宗教生活这一问题进行的哲学解析则包括逻辑解析、历史解析和实践解析三个维度。逻辑解析重在梳理宗教的本质,历史解析努力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其成因,实践解析尝试摸索有针对性的破题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干预和增强人类道德的系统性实现,引发了人们的希望与恐惧、期待与不安、支持与反对的对立。增强派认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科技进步,人类完全有权利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与自由意志、社会公平、人格特性等问题并不冲突,并能助人以达到"行善"境界。反增强派则主张人类无权进行道德增强:道德增强是一种"扮演上帝"的行为,会限制人类自由、扩大社会差距、人格同质化,甚至引发个体安全和社会风险等问题,道德增强的交锋实质上是传统道德自然主义与道德非自然主义两派博弈的理论翻版,它把技术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引向深入,有助于人类探寻道德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伦理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从恩霖伊斯兰教有着极为高尚的伦理思想与道德规范,认真学习研究它的思想特点,对适应当前普及精神文明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目标与辨证的统一性”、“信仰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性”、“继承传统与楷模作用的统一性”、“针对时弊与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