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印顺 《法音》2003,(4):40-46
一、和平的意义和平本为人类一致的愿望,在饱经战争苦难,或时局恶化而濒临战争边的时候,人类的和平愿望,也就更为迫切起来。然从古来今,人类一直在仰望和平、祈求和平,而和平始终不容易获得。一部廿四史,充满了血腥气;大部分的日子,都在战争中渡过。所以要求和平,必须探求和平的意义、不容易和平的症结,而探索那达到和平的坦道。我们佛教徒,对于和平的愿望,无疑比一般人恳切得多。我们应接受佛陀开示的圣训,去把握和平的真义;应仰承佛陀的慈悲愿力,而尽着为实现和平的努力!人类有要求安定、要求福乐、要求生存的共同意欲,所以人人有共同的…  相似文献   
3.
荀子在总结发展名辩思潮和认知哲学成果的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的语言哲学思想。其内容精深,体系初成,与其“一天下”的社会理想相呼应,与其“正名实”的逻辑哲学相发明,与其“天官”的认知哲学相补充,具有可贵的创造性和世界范围的先进性,在中国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应受到国人的珍视。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对孔子群体进行分析研究 ,考察这个网络的基本特征、网络中资源、信息的传递以及网络的心理基础 ,进一步阐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本文把孔子网络作为中国人人际网络 ,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人际网络的原型进行了研究 ,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 ,孔子群体是一个非正式组织 ;其次 ,孔子网络的类型主要是业网络和朋网络 ,而不是亲网络或地网络。它具有业与朋关系相转换的功能 ,能够通过对网络中的资源动用 ,实现职业地位乃至社会地位的获取  相似文献   
5.
徐湘霖 《法音》2001,(9):26-33
不论是科学、哲学或是宗教,都要对心与物、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回答,关于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同现实世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问题,宗教家也许比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更加饶有兴味。境,唯识学上是指识所认识的对象,但它又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在日常感觉中,认识对象是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然而,在唯识论者看来,认识对象不是指客观存在物,没有独立性和实在性,不能规定为自在之物。世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不过是我人心识所显现的影相而已,这是因为心识具有识变功能,能变现一切境(对象)…  相似文献   
6.
比邻而居,是一种分。邻居之间,息息相关。至于楼房,更是安危动静与共。你家的墙,也是邻家的壁;你家的地板,乃是邻居的天棚。至于公用设施,更难分你我,唯有共同珍惜,方能共享太平。每当看到刚刚堵塞的垃圾道不知什么时候被邻居悄悄通好,下雨沉下去的地砖被邻居悄悄垫平,我总会发自内心的为有这样的好邻居而感到欣慰,并为自己没能做这“第一个”而惭愧。因此渐渐增加对邻居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与分析了原始及部派佛教的"六识"说,尤其从心识与五蕴、与十二处、与十八界、与心所、与其他诸法、与四的联系上,指出"六识"说存在的局限,而正是由于这些局限,才必然导致更为严密、周详,尤其非心理主义的唯识学的"八识"说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地藏论坛是佛教大型网络论坛之一,其中有关佛教徒现状调查的数据共有佛教徒的基本状况、感情生活、宗教实践活动、其它等四大类十六小组内容。通过对十六组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可见当代佛教徒的整体素质是相当高的,他们年龄以中青年男姓居多,年富力强,多数是在探索人生宇宙的真理过程中接触到佛法并进入佛门的,在感情生活上他们更重视伴侣的人品和信仰,积极倡导素食,喜欢放生和助印经书等慈善工作,在佛教实践活动中以净土法门的践行者最多。  相似文献   
9.
释果也 《法音》2021,(11):9-15
十法界一切凡圣,无论苦乐,皆有正报、依报,此即佛教所说的依正二报。正报,指依过去善恶业因,而感得的五蕴果报体。依报,指与正报相应的处所之果报。圣人亦同样如此,声闻、觉、菩萨、佛,因修出世间善而得出世间正报与依报。如《华严经行愿品疏钞》云:依者,凡圣所依之国土,若净若秽;正者,凡圣能依之身,谓人天、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诸神、菩萨及佛。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对《撰集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看法不一,本文主要从文献与词汇的角度对《撰集百经》作一番考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