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近现代改良主义者。光绪二十年(1894),郑观应撰成《盛世危言》,该书以"富强救国"为主题,针对甲午战败以后的晚清社会提出了全面的改良主张,在当时及后世都产  相似文献   
2.
乐明 《思维与智慧》2005,(10):38-38
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曾到广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其时张之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一方封疆大吏,又正兴办新式书院,开展洋务活动。梁启超锐意改良,想力挽清国颓势,对张寄托极大希望。张之洞见拜帖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大为不悦.便出联斥难: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前后,由明代西方传教士所输入的以地球为中心的"九重天"及"十二重天"之天文学宇宙观念渐被日益普及的哥白尼之"日心说"所取代,近代维新思想家群体中若康有为、杨文会、谭嗣同等利用主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佛教华严哲学作为接引和消化"日心说"宇宙观念的中介理论,康有为早年通过接触天文学感悟到宇宙之浩瀚无尽,并以之印证于佛教华严宗之说,最终由"大小齐同"而得出"世界大同"的思想。杨文会与其弟子谭嗣同则将天文学与华严哲学杂糅为一体,代表了近代文化新旧交融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