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跨期选择是对不同时间点的得失的权衡与选择。伊索寓言《蚂蚁和蚱蜢》假借群居型昆虫的跨期选择偏爱暗喻投资未来的慢策略比只顾眼前的快策略更利于生存。用跨期选择领域通用的语言解读这一寓言便是:选择大而迟选项的蚂蚁比选择小而早选项的蚱蜢更可能扛过严冬而生存下来。为了探索何种跨期选择策略更有助于我们扛过疫情,本研究调查了亚非欧美大洋洲这5大洲18个国家共计26355名受测者对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选择偏爱,测量了人们平时和疫时跨期选择偏爱的变易程度(2类变易的程度指标),以及人们自评的扛疫成效。跨文化比较结果的主要发现是:不同通货的选择变易程度(指标1)和不同时期的选择变易程度(指标2)能联合预测中国/新加坡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不同时期的选择变易程度(指标2)也可以单独预测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尼日利亚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这2类选择偏爱变易的程度指标不能预测其他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或者预测方向和假设相反)。基于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要旨和跨国比较的发现,我们认为:面临历史危机时善于变通的特长抑或成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竞争优势;在应对危机时,与中国文化距离越相近的国家或民族抑或也能...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结果预期与结果反应对儿童意图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预期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反应仅影响幼儿园儿童的意图认知;结果预期和结果反应显著地影响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但结果预期对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要比结果反应大。  相似文献   
4.
乞丐的选择     
在以色列,一位行为学家在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施舍活动,施舍物有三种:400新谢克尔(约合100美元),一套西装和一盆以色列蒲公英。施舍过程中,行为学家做了一个统计,统计结果是:近90%的乞丐选择了400新谢克尔,近10%的乞丐选择了西装,只有0.8%的乞丐选择蒲公英。  相似文献   
5.
不显著结果(如, p > 0.05)在心理学研究中十分常见, 且容易被误解为接受零假设的证据, 并可能导致分组匹配研究的错误推断或者忽视被小样本的不显著结果掩盖的真实效应。但国内目前尚无实证研究对不显著结果的普遍性及其解读进行调查。本研究调查500篇中文心理学实证研究, 统计其摘要中出现与不显著结果相关的阴性陈述的频率, 判断并统计基于阴性陈述的推断准确性, 并使用贝叶斯因子对不显著结果中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重新评估。结果表明, 36%的摘要提及不显著结果, 共包含236个阴性陈述。其中, 41%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出现偏差(如, 解读为支持了零假设)。对包含t值的研究进行贝叶斯因子分析, 结果显示仅有5.1%的不显著结果可以提供强证据支持零假设(BF01 > 10)。与先前对国际心理学期刊的调查结果相比(32%的摘要包含阴性陈述; 72%的阴性陈述对不显著结果的解读错误), 中文心理学期刊中报告不显著结果的比例更高, 且对不显著结果解读错误的比例更低。但国内研究者仍需进一步加强对不显著结果的认识, 推广适于评估不显著结果的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工作嵌入(Job embeddedness)作为解释员工离职和留职的新视角, 逐渐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根据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176篇工作嵌入相关文献, 分别从研究视角、内容分析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评述工作嵌入的影响结果。基于此, 总结出6种理论视角: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工作-角色依附理论、未来时间透视视角和传染过程视角。以内容分析的方式呈现关于工作嵌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不同视角下工作嵌入影响结果的具体研究情况。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构建团队工作嵌入理论模型、聚焦跨文化比较下工作嵌入的溢出效应、关注工作嵌入的双刃剑效应以及突出子维度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多个时点结果的权衡, 正日益成为跨期选择的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时点结果和序列结果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中的诸多决策效应, 包括:隐藏的零效应、象征效应、额外金额效应、前端金额效应以及序列效应, 并运用序列模型和权衡模型对上述决策效应进行阐释。未来还应深入探索同时涉及损益结果混合的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 运用决策过程追踪技术揭示决策效应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8.
教师心理素质的隐含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承芬  张景焕 《心理科学》2001,24(5):528-532
本研究旨在运用隐含研究方法揭示教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及其结构。为此,本研究进行了一个预备测试与3个正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①创造性,责任感,教育效能感等21项特性是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②在这些心理品质中,客观公正性、移情性、角色认同、有恒性、监控陛、责任感、非权势等11项心理品质被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认定为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③人们心目中教师心理品质由工作动因,工作行为、行为调控三个维度构成的;④综合三项测试结果,本研究认为教师心理素质是由3个维度、10项基本特性构成的。此外,文章还分析了这一结论与以前研究结果的关系及隐含研究方法对于该项研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王慧  陈飞  刘雷  冯廷勇 《心理学探新》2012,32(2):139-14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通过简单赌博任务,操纵结果预期的效价(输或赢)与风险(高风险与低风险),考察了个体对结果预期阶段的效价和风险评估的脑内时程动态加工过程。脑电结果发现:(1)在N2成分上,结果预期的效价主效应显著,预期输比预期赢能够引起更大的N2波幅;结果预期的风险主效应不显著。(2)在N500成分上,效价与风险之间的交互作用边缘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预期输的条件下,肯定会输的N500波幅显著大于可能会输;而在预期赢的条件下,肯定会赢与可能会赢之间的N500波幅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不确定决策过程中的结果预期阶段,个体可能先对结果预期的效价进行加工,然后再对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我园对大班幼儿关心帮助他人情况进行了一次家长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7%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去主动关心帮助他人;2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时候想去帮助比自己小的朋友,但不知道怎样去做,往往弄巧成拙;只有1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有爱心,喜欢去帮助别人,而且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