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经济立宪是现代宪法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制度的规定也是现代宪法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和平时期宪法经济功能的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我国的立宪与行宪史来看,宪法中的经济制度规范不仅是我国宪法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中国的当代经济制度变迁也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并呈现出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与中国发展国情相联系的特色性,与中国现代化改革进程相联系的时代性,以及与中国现实发展相适应的恒定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近代的自然秩序概念源于古希腊以来的自然法理论,在近代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法律和经济等领域.它在重农学派那里得到凸显,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那里表现为趋向消亡的发展态势.自然秩序的思想具有深厚的道德性质,客观自然的原初性和对人类的养育是其道德性的自然基础;它包含的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是其道德性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暂时性是其道德性质的历史局限性之根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饮食、衣物等日用资具,僧物与私人物之划分,说明早期佛教僧团经济之来源与实际分配之制度运作。指出早期佛教僧团管理的经济制度,是以利和同均之团体分配原则,辅以个人诫慎行持与戒法威德之助成,经济制度之完备,构筑了衣食无虞,互敬互利,和合无诤之僧团,令僧众能专心修行,趋向解脱大道。  相似文献   
4.
自从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迅速地孕育发展起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孕育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表层到深层,从一般到特殊。本文就一般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结合上作点粗浅的探讨,以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制度的特色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地保障了社会全面发展,成功地抵御了国际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6.
《天风》1997,(6):18-19
问:二次大战以后,香港成了世界最大的自由港,香港成了世界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香港的稳定、繁荣最主要靠的是什么? 答:战后香港的起飞,香港的繁荣有诸多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除了600万香港人民的勤劳智慧外,就是因为它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祖国。 香港长期以来得到了祖国物质上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内地从1962年起每天开出三趟快车,供应香港鲜肉、活鱼、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  相似文献   
7.
王彧浓 《美与时代》2016,(10):54-55
天知道,前门楼子和胳膊肘子之间有没有关系?地知道,马屁股和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确实有关系。这需引入一个理论:"路径依赖"。此理论的创立者道格拉斯·诺思,在1993年因运用该理论成功阐释经济制度的演进,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简言之:一旦人们做了某选择,就好比走上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个选择不断强化,让人泥足深陷。这一理论适用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冯兵 《管子学刊》2008,(1):33-36
当前学界对于荀子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研究十分少见。荀子的经济制度及其制度伦理蕴涵源于人性恶的道德起源论,义利辩证统一的义利观、“欲”、“物”“相持而长”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是其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主体内涵,它对于当前我国的伦理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主要在“义利两有”、“以义制利”的制度伦理导向可以促进“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有效统一,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谐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树立分配正义观念,促进制度创新,提高制度运作效率等方面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伦理研究三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 ,在经济伦理研究中 ,应将社会经济制度伦理与个人经济行为伦理相区别 ,还进一步提出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制度伦理和个人经济行为伦理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制度入宪肇始于德国的<魏玛宪法>,自此,许多国家的宪法开始出现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国家干预的条款.然而,由于对经济制度的宪法属性的忽视和对宪法政治功能的偏好,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宪法规范的形式明确规定"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然而私人财产权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的平等,某种所有制经济能否占"主体"地位应视其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应由国家基本法直接规定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主次地位.本文基于经济制度宪法属性的分析,提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宪法表达模式,以期避免经济制度因不科学的设定而频繁修改,使其能够稳定地指导经济立法和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