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重新阐释了人类道德价值的内容、形式与机制。从伦理内容创新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传统德主刑辅思想注入新的伦理思想,刷新了“德”与“法”的内涵与外延;从伦理思维范式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实现了德与法的深度融合;从伦理运行机制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确立了将伦理价值与法律价值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德治”软实力与“法治”硬实力共同发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写给女孩     
李爱荣 《天风》1994,(8):40-40
多少次梦想变成男孩,多少次刻意改变女性的弱质——任风沙吹面、皮肤干裂也不碰珍珠霜;危难重重、恐惧战兢也不求助。尽管故意放重脚步,大刀阔斧。  相似文献   
3.
徐嘉 《学海》2004,(3):162-166
经权关系是整个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是说明在异常的情况下 ,如何采取变通的方式以坚持伦理原则的问题。经权关系具有复杂性与流变性 ,其基本特征是“经常权变”。处理经权关系的根本原则是“经主权从” ,其行为模式是“经权相济”。这是儒家的真精神 ,值得后人重视。  相似文献   
4.
杨海文 《现代哲学》2008,(1):117-123
孟子的经权之辨包括两种权变智慧:一是"激进权智",一是"温和权慧".对不符合人之常情的礼仪规定行使否定性的做法,这种权变就是"激进"的;当他人不遵守礼仪规定,而自己却对礼经行使肯定性的做法,这种权变就是"温和"的.发人深思的是,行使"激进权智"所支付的成本有时可能是较"温和"的,而行使"温和权慧"所付出的代价有时可能是很"激进"的.对这一经权之辨进行生存哲学阐释,可以为现代人生提供某种智慧的支援.  相似文献   
5.
吴斌斌 《周易研究》2024,(1):61-70+79
《杂卦》之名已经揭示了其相对于《序卦》会含有更复杂的编卦体例。以往诸家承袭解读《序卦》的思路,单一化地理解《杂卦》的编次规律,这是不正确的。《杂卦》的体例,是以卦体、卦义为元素,次第展示“体义皆对”“体对义不对”“体不对义对”三种类型的组合。唯大过、夬二卦例外,这种“为例不纯”的现象同《序卦》的咸、未济一样,皆是为了表示某种框架、大义。大过训颠,为颠倒之始;次姤,为阴长阳消之初;末夬,为阴尽阳复之几。夬决则纯乾,拨乱反正,以示天道之常、乾坤不息之理。变而能济,济而复全,构成了《杂卦》义理的辩证性。过去学界对于《杂卦》卦次规律性的理解多有不确,根本原因在于对文本的关注不够,大多仅据卦次展开论述,而忽略了文本的文字部分。  相似文献   
6.
道德两难是中西思想传统都曾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道德两难的情况可以分为虚假的、弱的、强的三类。先秦儒家创造了高明的经权思想,并以之应对道德两难。如《春秋公羊传》提出了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三大法则,包括权衡法与两全法。中国传统的仁义冲突是"强的道德两难",是先秦儒学着重思考和巧妙应对的难题。道德两难的解决有时必须以当事人的毁灭为代价。通过与康德伦理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伦理学以及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等的初步比较,先秦儒家经权思想在对付和解决道德两难问题上的独特性或优越性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7.
8.
《孟子》很多文本可以从与动机相对之后果的角度加以分析。孟子对后果的考量贯穿于整个道德行为之中。良心中内含对理想后果的期待,这是我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果在道德行为中没有对后果的期待,这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状态。当正常的道德行为无法实现期待的后果时,基于对后果的预估,可以采取权变的方式加以调整,这是“经权之辨”。虽然后果是外在的,不由自己掌握,“得之有命”,但其实现却有一定的方法可寻,这是“求之有道”。期待与预估的后果都属于设想的后果。当实际的后果与设想的后果不符时,“行有不得”,要以此为契机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反思,这是“反求诸己”。后果不由自己掌握,这会使得道德行为受到外在限制,但我们仍然要坚持道德的理想,这是“性命之辨”。孟子对后果的态度是基于肯认的超越,对其作义务论或后果论的解读均有失片面。  相似文献   
9.
“经常”与“权变”(简称为“经权”)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种价值观念 ,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实践智慧。经权思想最早是在春秋时期明确提出的,在孔子和孟子那里 ,它成为一种受到重视的价值观念。传统价值观的“权变”观念及其实践运用存在着三个明 显的问题:“经常”多而杂,无法实现基本的坚执;“经常”所体现的是王权统治的需要, 而非民众的意志;无“权变”之定规,掌控者有近乎无限的自由裁量空间。构建中国当代价 值观需要更新传统重“权”轻“经”的“经权”观念,在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普 遍增强国民的规范意识、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经权观是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孔子就将仁道原则作为经的具体内涵,并讲求在具体情境中因时权变,透显出了儒家的卓异智慧。同时,他自身的价值理念与处世之道亦是对经权关系的很好注脚。探讨孔子的经权观。对于我们理解儒学的经权思想以及把握儒家的真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