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思想创新相对不足的元代易学阵营中,胡一桂从"天地自然之易"人手,创新了"日月为易"说;从区分"十翼"中的"易"字切人,得出"十翼"的"易"字多为书名,注重对"易"书自身性质和版本的研究.在这两项研究中,胡一桂吸取了朱熹"易本卜筮之书"的判定和经传相分思想,并把呈现经传相分的朱熹<周易本义>作为"易"书的标准版本.  相似文献   
2.
曹景年 《管子学刊》2021,(1):108-114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经传皆别行,东汉才开始出现经传合编的现象。海昏侯墓新出土的《诗经》和《春秋》简则提供了西汉时期经传合编的典型例证。海昏侯本《诗经》采用随文训诂形式,与今本《毛诗》同,注是经的附庸,这种合编形式可能是早期解经的基本模式。海昏侯本《春秋》经传是比较典型的经传合编,与今本《公羊传》基本相同,由此可见经传合编不晚于西汉中后期。但这种形式最初可能仅限于民间流行,在官方层面经传仍是别行。东汉的马融以经传合编的形式为经作传,后世引以为法,经传合编遂逐渐取代经传别行。探明经书文本的别行与合编问题,对于研究经学史和古代文献形制的发展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批评与纠正,实与清代《春秋》左氏学史相始终,但学术界历来重视清代前期和中期的杜解补正著作,对晚清学人纠补杜解的成绩较少措意。晚清经学名家皮锡瑞的《左传浅说》,就是一部至今不为人知的杜解补正力作。本文从增加对杜解错误的纠正、改正清儒纠杜的失误、重视对孔疏错误的纠正、新解新说独具创见等四个方面列举例证,具体分析《左传浅说》纠补杜解的学术成就。皮锡瑞在继承和批评前人杜解补正成果的基础上,对《春秋左传正义》的错误与阙失作了一次认真清理,使杜解补正更趋完善,今天研究清代《春秋》学史和从事《左传》校注,理应重视《左传浅说》。  相似文献   
4.
本书立足《仪礼经传通解》整书,结合先秦至清代各类文献,遵从文本文献和历史文献相互参照的原则,研究《仪礼经传通解》各部分之间的异同点,考察朱子学派在礼学文献、礼例、礼图等礼学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及影响,勾勒出被隐蔽的朱子学派礼学发展史和接受史,对朱子礼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填补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初古史辨运动兴起,易学界受科学主义思潮影响,多视"经"为卜筮记录,"传"为哲理新创,"经"与"传"必须分别而观,不可以以"经"释"传",亦不可以以"传"解"经"。本文列举九个论点,论证《易记》为政治典册,蕴含义理;《易传》义理之精义即多承继自"经"。《周易》"经""传"关系,一如父母子女之关系。父母之基因为子女所承继,"经"之基因亦为"传"所传承。"经"与"传"固有区别,就像父母子女各具独立人格。我们当然不应混"经""传"为一,但亦不宜认"经""传"为绝无关系之两种文献。  相似文献   
6.
文章辨析了退溪与朱熹在对待《周易》“经传关系”问题上的差异,特别强调:退溪并不尊崇朱子 易为卜筮而作的观点,他坚定的实行经传合观,也与朱子在经传分合上犹疑不定的态度大相径庭。朱子 易为卜筮而作的观点,在当时或以后并未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最近面世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的初步研究成果.本文认为:1.从"数图形卦"分析楚竹书<周易>的卦符,由于这卦符纯以一与八这两数来表达,体现了与长沙马王堆帛书本<周易>同类的历史、人文水平,而稍晚于阜阳简本<周易>;2.楚竹书<周易>所以有"经"无"传",是因为尊"经"贬"传"的缘故;3.楚竹书<周易>的"同卦同类符号"即首符、尾符相同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证明"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符号匚也不是楚竹书<周易>具有"上、下部分"的证明.本文对以上见解进行了有据有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末,易学研究在"疑古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经传分观"成为以高亨先生为代表的易学者研究的基本原则,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同时以黄寿祺先生为代表的传统的易学研究表现出求新求变的趋向.本文拟通过对高、黄二位先生易学研究的比较,浅谈今后的易学研究所应具有的观念和应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乾嘉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折的关键时期,本文以龚自珍为中心,讨论乾嘉学者如何反省、定位清儒自清初以来的学术分工,从学术发展的角度阐释清代多元学术现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