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年来对大同华严寺诸佛像的见解,已经约定俗成,似无争议。但细加考证,发现今日流传的说法,尚有若干可疑之点,本文试就一些可资探索之处,提出讨论。大雄宝殿内现存32尊佛教造像。大殿正中佛坛上端坐着5尊金身佛像,为明代木雕与泥塑作品,佛像高3.1米,莲花宝座高2.9米,佛像造型面相圆满,上额较宽,螺髻顶上有桃状宝珠。佛座为长圆抹角形,雕仰覆莲,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神长、教友与圣若瑟的特有情结源远流长,于1668年在广州由23位传教士召开的会议中便一致通过并隆重地宣布圣瑟为中国教会的主保,算起来已经有三百多(338年)年的历史。而这种特有的情结也是源自普通教友对圣若瑟的感情意识,如今在教友生活中,仍然听到约定俗成的习惯即把‘大’加在圣若瑟的名字前以表崇敬之情,在选择圣名时,圣若瑟也总是被列为首选的对象。回顾过去在全国修院的日子,每逢3月19,全体教职员工总会聚集于圣堂内共同表达对圣若瑟的敬礼之情并全天放假以示庆祝。自从那时起,我便总是很不理解地反问自己为什么全国修院的主保…  相似文献   
3.
画家画猴,常与仙桃相伴。人们说到中国,总与炎黄不分。习惯,似乎带有约定俗成之特点,然而比约定俗成来得更为自然。墨客习惯舞文,武士习惯拳脚,医生习惯问病,教员好为人师……  相似文献   
4.
<正>“羌姆”由藏文音译而来,是对藏传佛教寺院仪式表演的一种口语称呼,汉译为“蹦跳”“足蹈”。羌姆一词无明确的藏文释义,泛释“跳舞”。[1]有学者释羌姆为“消灭”。[2]由于长期约定俗成的沿用,羌姆已成为藏传佛教乐舞的专用名词。[3]将“足蹈”“消灭”等释义结合起来看,这种仪式表演显然具有一定的原始巫术色彩。羌姆表演中,舞者除佩戴骨骸鬼卒等首具外,还会穿着华丽鲜艳的大袖长袍,尤其是在表演主尊和护法神时,则会穿着羌姆袍,又叫跳神袍,藏语为“朴嘎”。  相似文献   
5.
人们习惯于把“百年”当作生命的最大计量单位,把“百年”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所以,人们约定俗成地默许了,一生只有一次年轻,只有一个梦想,只有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