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闵珀  逸人 《思维与智慧》2008,(10):10-11
在很多年前,有一群熊欢乐地生活在一片树木茂密、食物充足的森林里,它们在这里繁衍子孙,同其他动物友好相处。后来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片森林被雷电焚烧,动物四散奔逃,熊的生命也受到威胁。其中有几只熊提议说:“我们北上吧,在那里没有天敌,可以使我们发展得更强大。”另几只则反对:“那里太冷了,如果到了那里,只怕我们大家都要被冻死,饿死。  相似文献   
2.
生殖崇拜是世界各民族原始时期几乎无一例外的文化现象,这在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神话学、语言学、美术学等方面都能找到大量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进化心理学观点认为两性冲突是一个性别达到最佳适应的过程被另一个性别所阻碍,其根本原因是两性繁衍成功的根本进化利益存在冲突。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根据两性敌对性选择理论,两性冲突可以分为基因座内的两性冲突与基因座间的两性冲突,前者可由性选择理论解释,后者涉及到两性的适应与反适应以及在军备竞赛中的协同进化。而两性冲突缓和则可以由费舍尔模型与基因复制理论、性别二态性和一夫一妻制度解释。两性冲突及缓和也分别具有进化心理学的相关实证依据支持。未来两性冲突领域的研究需要提升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及两性冲突特质的多样性,并关注两性冲突缓和的现实有效途径以及婚配制度与评估方式对繁衍成功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利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46-1051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追求幸福(happiness), 影响幸福体验的因素有食物、财富、婚姻及友谊等。寻求幸福与避免痛苦能让人们的幸福需求得到满足。幸福和痛苦不是人类通过进化获得的一种最终机能, 然而幸福和痛苦对人类远古祖先的影响在于调节行为活动以增加生存与繁衍可能。为什么有些环境刺激比其他刺激更能让人体验幸福?为什么回避痛苦与追求幸福同样重要?为什么幸福体验有相对性、过度性与目标性的特点?这些问题可以在进化观点中得到较好回答。人们的幸福感可以在认识基因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加强, 如加强亲属联系、强化社会合作、重视婚姻承诺以及满足本能欲望等。  相似文献   
5.
远离尘嚣     
张义南 《天风》1996,(7):33-33
在喧嚣繁华的社会中,我们已经难得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空旷。大自然往往能够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使人从万丈红尘中暂时脱离出来,把一颗缠累功利,燃烧欲望的世俗之心,净化歇息。 我独自来到一个僻静的山坳里,坐在溪水边的一块岩石上沉思、祈祷,求上帝赐给我智慧和悟性。在我对面的一块大石头像躺卧的大牛,  相似文献   
6.
邵晨霞 《美与时代》2015,(1):108-110
浙江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4000年前的"双钱结"编藤残片,说明古人早就将"结"编于日常生活中。"结"与"吉"谐音,代表了吉祥如意。编结纹样传达了吉祥与福瑞观念,表达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求,对子孙繁衍的希冀,对婚姻美满的向往,对丰足富裕的期望,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进化心理学旨在以进化的观点,如适应、自然选择,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当前时兴的一门科学。择偶对于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为目前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集中探讨择偶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择偶标准在异性、不等收入人群中的差异,时间、早期经验及择偶自感价值、文化等对择偶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永健 《天风》2008,(22):37-37
问:上帝起初创造亚当和夏娃,他们二人生儿育女,从而繁衍人类的后代。这是否表示之后他们的儿女结合,犯了“乱伦”之罪?上帝容许早期的人“乱伦”吗?  相似文献   
9.
Jennifer   Byrd-Craven  David   C.   Geary  Jacob   M.   Vigil  Mary   K.   Hoard 《心理学报》2007,39(3):469-480
本研究探讨了单一性伙伴(n = 222)、两个以上性伙伴(n = 145)与无性伙伴(n = 106)三组低收入女性的长期配偶偏好、人生阅历、生活史特质与个人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女性的配偶偏好趋于一致,繁衍策略的组别差异与人生阅历和所处环境具有较高相关,三组女性并不偏好特定类型的配偶。路径分析显示首次生育年龄直接预测配偶数量,受教育水平和初次性交时间对配偶数量与首次生育年龄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女儿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可以预测初次性交年龄。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投资影响青少年性行为发展的时间表,人类繁衍的长期进化是性行为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一期我们解释了艺术之所以能存在的心理基础,然而除此之外,我们的审美规律是否与进化有关?我们需要再次强调:并不是人类心智的所有机制都具有进化适应性,但它们确实是进化过程的结果。艺术审美对生存繁衍可能并不具备重要的功能,但它却可以反映我们心智的进化特征。挪威心理学家罗尔夫·雷伯同两位美国心理学家诺伯特·施瓦茨及彼得·温克尔曼提出:我们越是能流畅地在心理上对一个事物进行加工,就越容易产生正向的美学感受。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太过新异的刺激带有潜在风险性,面对新异且难以理解的事物时,人们会产生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