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4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8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期,一系列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教育界的震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一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河北省某高校一女生从12层的高楼飘然而坠,她在遗书中写道,家里本就贫困不堪,刚刚又遭遇极大变故,自己实在不能担负起振兴家庭的责任,唯有一死才会得到解脱。另一位已经顺利与用人单位签下合约的毕业生,因为“单相思”,在吃安眠药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再次在家里偷偷喝下农药,绝然走上不归路……  相似文献   
2.
李嶷 《中国宗教》2012,(5):67-69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佛教就是在与时代和社会的不断适应中传承与弘扬。杭州市佛教协会的这些探索,其实是中国佛教界自身建设的缩影。而佛教僧团,也就是这样在与时代和社会的不断适应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3.
<正>适应能力对青少年来讲尤为重要。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人们常说"适者生存",意指只有能随客观环境与条件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4.
如何针对不同时代的环境按时分粮? 如何针对信徒不同的需要按时分粮?  相似文献   
5.
六年前,上海城隍庙组织全体教职人员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宗教班的学习。经过这几年国民学历教育大专阶段和本科阶段的修学,其中部分教职人员已经或将于年内本科毕业。面对这样的好形势,庙管会拓展思路,创新学习机制,以文化学习为基础,全面提高教职人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调查分析法、访谈法,对0-6岁儿童家长与教师的早期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两类群体认为儿童在0-6岁期问最需要关注的是健康的身体素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0-3岁、4-6岁)需要关注的素质与早期教育方式因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3)青年人与中年人评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教师与家长在多个项目的评定上呈现出差异.研究的结果对早期教育的导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韦倩 《学海》2012,(5):44-51
瓦尔拉斯体系假设纯粹自利偏好的个体依靠完备契约和第三方无成本实施来维持社会运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社会运转的真实情况。更加符合现实的思路是个体偏好中并不仅仅包含自利偏好,而且包含亲社会性的他涉偏好,只有在个体具有愿意付出成本实施某种亲社会行为的偏好时,社会才可能得以存在。本文主要分析经济学领域近年来兴起的亲社会偏好模型及其对瓦尔拉斯体系的拓展,并讨论了这种趋势的经济学含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23名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育儿压力在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焦虑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行为问题与育儿压力的关系受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调节作用只在智力障碍儿童父母群体中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改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育儿压力与焦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卉  徐洁 《心理科学进展》2023,31(3):467-479
职场通讯压力是指员工想要快速回复基于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工作消息而体验到的紧迫性, 现有研究对其成因及影响路径的探讨较为零散且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并结合努力-恢复模型, 讨论作为工作要求的ICT使用以及作为个人要求/资源的个体因素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前因作用; 探讨职场通讯压力因阻碍恢复活动而对员工身心健康以及工作和家庭领域产生的消极影响, 以期增进对职场通讯压力的全面了解, 丰富现有研究对ICT使用后果的认识, 并为未来研究的展开以及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俊秀  刘洋洋 《心理学报》2023,55(3):406-420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重复截面数据,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居民公平感的时代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平感在年龄上呈“J”型趋势;从时期效应看, 2008年公平感较高, 2010~2013年在低谷徘徊,2015年以后又开始回升;从队列视角看,建国前出生队列公平感偏低,建国后初期的队列相对较高,“50”后有所下滑,从“60”后开始公平感持续走低,到“80”后跌入低谷,但“90”后又开始升高。从1949年前后“寡且不均”到建国初期阶段的“寡且均”,再到改革开放40年快速经济增长下“不寡但不均”的社会变迁过程影响了居民的公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