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在临床心理学中的认知研究,虽然包含了许多认知观点,但各种理论彼此独立,缺少一个有结合力的框架来整合它们。80年代以来,Ingram等人倡导将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范式应用于临床研究,总结和解释已有的认知临床研究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指导临床评估与治疗。本文以Ingram等提出的认知分类系统为例介绍了这种信息加工观点的基本思想、这一系统如何与临床心理学结合而赋予概念新的内涵,概述了认知实验应用于临床评估的方法和获得的一些实验结果,以及如何通过这种信息加工观点理解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物质成瘾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复杂现象, 但是当前基于生物还原论的解释对物质成瘾现象整体性的理解和康复研究造成了阻碍。网络理论聚焦于心理障碍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反馈环路, 从整体视角为研究物质成瘾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将网络理论应用于物质成瘾的研究中将有利于:(1)理解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理解症状网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动态变化过程; 以及(3)将多层次和多水平因素整合到统一的理论框架中。从网络理论视角来理解物质成瘾, 也将对未来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 网络理论仍处于言语模型阶段, 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出更具体、可验证的统计模型, 以完善对于物质成瘾机制的了解, 更加有效地推进物质成瘾的治疗与恢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床中关于反复胸闷胸痛患者的较高误诊率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此类患者伴有的心理精神障碍往往被忽视,得不到合理的治疗,预后较差.本文主要讨论关于反复胸闷胸痛患者病因的鉴别、心理精神障碍引起胸闷胸痛的机制、胸闷胸痛与心理精神障碍的关系、“双心”医学诊疗模式以及反复胸闷胸痛的治疗进展,通过增强临床医生对“双心”医学的认识降低胸闷胸痛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减少过度治疗,通过心血管医学和心理干预联合治疗,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精神卫生法》将强制住院类型分为医学保护性住院和保安性住院。针对严重精神病患者,若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有伤害自身的危险,可以对其实施医学保护性住院治疗,但其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属性。而《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一条却将医学保护性住院治疗的同意权单独授予监护人,患者出院也需要监护人的同意。此规定缺乏正当性,侵害了患者的正当权利。而这一规定存在的原因有多种,如医疗父权主义思想的影响,将精神障碍当然地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探讨心理干预对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85例产褥期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于心理护理干预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  相似文献   
6.
基于神经生物学的心身交互作用是当前躯体化病理机制的一个研究重点。在生理-心理的功能连续体中, 认知学习、感觉监控、注意、记忆过程等都会影响躯体症状的呈现。文化则会通过这些过程塑造个体对症状的归因和解释, 引发躯体症状的呈现和扩大, 最终通过不同文化特有的民族生理学模式形成具有文化特异性的疑病焦虑和医学无法解释症状。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20~23日,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4S学会,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2008年年会在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召开.本届年会由4S学会与欧洲科学和技术研究学会(EASST)合办,具体由荷兰伊拉斯莫大学承办,世界各地与会代表达1000余人.其中包括4S学会主席、常人方法论研究的代表人物(Michael Lynch).  相似文献   
8.
共情的认知神经研究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情是指个体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感受及理解,它在人类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脑成像技术为研究共情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发现了共情的关键功能脑区。基础与临床的实验证据表明,更好地理解共情的神经机制对于孤独症、反社会人格等精神障碍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有关精神疾病共病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 2 0年中 ,许多研究已证实 ,精神障碍中存在大量共病[1] ,并且共病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 。但由于种种原因 ,很难找到可比较的有关共病研究的资料。本文就影响共病研究的几个问题作一阐述。1 样本问题1 1 患病率具有很高患病率的两种障碍 ,许多人只是偶然地患上了两种障碍。这种偶然共患的障碍可能影响人群中这些障碍共病的基础发生率。1 2 样本临床样本的共病率很可能比普通人群高。因为患多个障碍的患者比患单个障碍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寻求治疗的可能性 ,并且一个人由于一种特定的障碍寻求治疗的概率可能会因一种继发的共…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种精神障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本通过问卷调查从人口学角度分析了广州市抑郁症人口群体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克服抑郁症、减轻心理压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