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包兆会 《天风》2016,(7):44-45
正陈梦家(1911-19666),浙江上虞人,生于向京,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29年,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为发表大量新诗。著有诗集《梦家诗集》、《铁马集》、《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种专著。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在甲骨学、青铜器断代及简牍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崇。他也是著名诗人,出版诗集若干,被称为新月派四大诗人之一(其他三位是闻一多、徐志摩和朱湘)。一生思想深受基督教影响,自称是"牧师的好儿  相似文献   
2.
陈战峰 《管子学刊》2014,(4):114-118
炎黄信仰,主要源于战国时期。虽然在《诗》、《书》等典籍中未见有炎黄的记载,但《国语》、《逸周书》、《大戴礼记》、《孔子家语》等典籍保存了不少先秦的珍贵资料,并对《史记》、《汉书》及以后的历史典籍影响深远。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尊德义》等也有对"六帝"及上古帝王的追溯。上博简《武王践阼》等重新梳理了自黄帝以至武王、孔子的道统体系,上博简多篇简文展示了对尧舜禹汤文武的统绪表彰,特别揭示了"爱亲尊贤"、"足民养生"的"道"的重要。这种涵盖炎黄在内的"道"及"问道"、"闻道"的历史追溯,本质是历史的重新建构过程,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道德伦理评价,核心命题是"仁"及能否实行"仁政",反映了战国中期前后儒学思潮发展的新面貌。至于炎黄从该道德系统的退出,可能与黄老合流思潮以及五行、道教等的滋生有关,这种现象从侧面进一步说明了儒家历史重构的伦理价值观的影响和意义,对后世历史学发展和历史学作品写作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