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语言熟练度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及其背后的脑机制。材料与方法:17位被试参与本研究。被试母语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在被试完成中英文的stroop色字的任务过程中对被试进行fMRI扫描。结果:在色字相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侧枕叶及右侧背外侧前额叶有更强的激活; 反向比较,双侧腹侧枕叶有更强的激活。在色字不一致的条件下,中文任务与英文任务相比,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枕下回有更强的激活; 反向比较,并无显著激活的脑区。此外,中文Stroop效应引起左侧额下回显著的激活。英文Stroop效应中,左侧额下回无显著激活。结论:结合前人研究,我们得出,语言熟练度影响了对注意控制有重要作用的背外侧前额叶以及与反应抑制有关的左侧额下回在Stroop任务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了Stroop任务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英语情景教育就是把“快乐学英语”的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对于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培养“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主要问题是缺乏语言环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而营造这个环境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情景教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情境教学呢?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第二外语的习得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重要,但是即使能熟练使用第二外语的个体在理解情绪性信息时,也会发现二外中的所含有的情绪强度远小于母语,这一现象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从情绪启动范式、情绪stroop范式、内隐翻译启动范式、情绪词汇判断任务和记忆任务这些不同的实验范式为视角,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来自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证据进一步表明,音乐经验能够跨领域迁移至第二语言的习得,表现为音乐经验在理解、产生及学习三个方面促进第二语言加工,并且这种迁移效应的内在机制是通过促进音乐和语言的共同声学线索加工以及个体一般认知加工能力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在此基础之上,未来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索,澄清音乐经验和音乐天赋对二语加工的影响,比较音乐经验影响母语加工和二语加工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李红 《心理科学》2004,27(3):620-623
本文报告一项针对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制约中国英语学习者第二语言语义提取效率的实验。实验考查了工作记忆广度中的个体差异是否抑制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单词语义信息的提取问题,还探索了工作记忆广度和第二语言词汇知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通用容量工作记忆模型为基础,采用运算广度的工作记忆测试,得出工作记忆广度对单词语义信息的提取没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结果。结果还显示工作记忆广度与第二语言词汇知识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ERP技术考察了汉语母语者,英语动词三种屈折变化形式加工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英语动词进行式的屈折变化形式- ing的错误使用诱发了P600成分;完成式的屈折变化形式- ed的错误使用诱发了N400成分;完成式中没有明显屈折变化标识的不规则词的错误使用没有诱发典型的ERP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缺乏英语使用环境、母语为汉语的晚期英语学习者来说,屈折变化形式- ing,完成式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 ed和没有明显形态变化标识的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前者可能处于由陈述性记忆系统向程序性记忆系统加工的转变过程中,而后两者更多地由陈述性系统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机制的差异可能与动词屈折变化规则的复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常欣  王沛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2):225-233
针对晚期二语者句法加工能力的发展普遍存在困难这一现象, 近年来采用以ERP为核心技术的脑认知研究发现, 二语者的二语熟练度、一语和二语间具体的句法结构的相似程度、以及以工作记忆为核心的个体认知能力等因素起着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调节作用, 并且形成了浅层结构理论所主张的晚期二语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者有着本质差别的“定性说”与统一竞争模型所主张的晚期二语者和母语者在句法加工上没有本质差别的“量变说”两种理论分野, 二者的分歧集中表现为晚期二语者能否最终形成类母语水平的二语句法加工模式。为此, 需要开展以三个因素如何交互作用为主体的跨语言(二语与一语性质的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母语类型留学生表达汉语句子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德 《心理学报》2004,36(3):274-280
以汉语句式为测试材料,研究留学生母语是否影响他们习得汉语的问题。结果发现,留学生在主动宾句、主谓谓语句/领属句、主谓谓语句(受事主语句)和“把”字句2上的成绩表现出与其母语类型相关的规律性,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与母语是日语和韩语的留学生有显著差异。与母语语法规则接近的汉语句式较易掌握,反之就较难。这一结果提示,母语语法影响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法,在初等汉语水平阶段需要按授课对象的母语类型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9.
国外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语言的学习问题是当今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该选取近二三十年来,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较大的几种认知理论模型,如中介语理论、监控理论、ACT*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和平行分布加工模型作出简要介绍和评述,并归纳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反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反馈指针对学习者的言语行为给予学习者的评价性信息。该文阐释了反馈的概念、类型以及反馈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角色,并从反馈的时机与对象、对学习者注意力的引导、学习者认知资源的限制、情感支持等方面分析了有效反馈的特征,最后对反馈研究对我国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的意义及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