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承恩 《天风》2002,(7):16-18
传福音是主给教会的一项伟大使命,而翻译是这伟大的使命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翻译的工作,要广传福音就成为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传福音,就要说,就要讲,这就碰到一个语言的问题。世界上人那么多,属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说着各不相同的语言,他们碰在一起,就要克服一个语言的障碍。使徒行传第2章告诉我们,使徒  相似文献   
2.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著名回族伊斯兰学者。他从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出发,同时结合苏非神秘主义的修道方式,在自己的汉文译著中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本文着重从“习学”、“三品十条”和“正心”等方面,讨论了王岱舆的伊斯兰道德修养观及其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佛言祖语     
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是三昧三种:欲界、未到地、初禅,与觉观相应故,名有觉有观;二禅中间,但观相应故,名无觉有观;从第二禅乃至有顶地,非觉观相应故,名无觉无观。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4,(11)
正本刊讯10月14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佛教协会召开第三次代表会议,来自全区4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越城区委副书记金泉海,区委统战部部长王柏振,市民宗局副局长吴军,绍兴市佛教协会会长净芳法师、秘书长袁国辉等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越城区佛教协会第二届理  相似文献   
5.
《法音》2009,(6):59-59
5月20日至21日.北京市佛教协会第六次代表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14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北京市人大民宗委主任席文启,市政协民宗委主任佟根柱.市宗教局局长申建军、副局长程二雁,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陈文尧.以及国家宗教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本为《礼记》中的一篇;当时被编入《礼记》之中,与其他各篇相比,并无特别之处,以致湮没了数百年而未能引起注意。自唐代韩愈表彰以来,《大学》才逐渐受到重视。尤其经过程朱的推崇,其渐渐由《礼记》中的一篇而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成为与五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竟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法音》2008,(10)
本刊讯8月28日,陕西省淳化县第一次佛教代表会议在水利宾馆召开,160余名佛教代表参加了会议。咸阳市佛协、淳化县有关部门领导莅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听取了隆道法师所作的《淳化县第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北京众多学佛小组中的一员,丹丹(昵称)这几天最高兴的事是一位师兄把一本印制精美、装帧上乘的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送她结缘。这本她早就想得到的法宝、同时也是北京无数学佛小组初学者的入门必读书,同其它很多学佛者心中的法宝一样,出自一个他们心中耳熟能详的地方——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