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援 《哲学动态》2022,(12):28-35
哲学的“语言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目前这方面研究没有得到有效关注。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转向”不同于英美分析哲学纯逻辑的路径,而是在对以索绪尔为源头的“语言转向”的批判中,从语言转向符号,从符号转向符号化,再以符号化世界为对象介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问题,并在21世纪出现内生于“语言转向”的新发展。关于这一方面的探讨意在显现哲学的“语言转向”与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相交汇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辛自强  刘国芳 《心理科学》2011,34(3):520-526
幼儿数学能力可以使用符号(如数字)和非符号(如图形)两种材料进行测量,但有研究发现符号材料会对幼儿真实数学能力的测量产生干扰。本研究使用动画序列设计范式,考察了94名55-75个月幼儿的非符号分数和整数计算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避开数学符号的影响后,幼儿在分数计算任务上的表现稍弱于整数计算任务,但两者随年龄增长表现出相似的发展模式。同时使用基于故事情景的数字记忆任务测查了幼儿的数字工作记忆能力,发现幼儿的数字回忆能力稍弱于数字再认。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数字工作记忆与计算能力均不断发展,且二者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3.
朱婷 《美与时代》2014,(7):61-61
随着智能手机界面设计从拟物化向扁平化的转变,在经历了扁平化的设计思潮之后,我相信,未来手机界面设计中图标设计会朝着符号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师最关键的是要充分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以人为本的设计才是用户所需要的,精确的信息表达,良好的交互体验才是界面设计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是以“概念为单元”的功能医学,经络是功能网络。中医的“证”是外在的、变化着的、阶段性的。随着病的变化,证也在变化,质在变,量也在变。它有整体可控性,用模糊数学给中医的证候标量化,以便临床选方用药,“以数据治”。概念语言符号化,使中医古老的语形结构换上新衣,方便与当代科技沟通,进入网络传播,这或许是中医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切入点,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5.
牧声 《天风》2008,(9):32-32
在读"五饼二鱼"这个神迹时候,每每我们会把这些神迹作一些"符号化"或灵意化的解释,这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们每每会忽视了故事本身的教训.比如,"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这句话,过往我们立即想到的是,在事奉中不光顾着要做一些人前风光的"分饼"工作,也要默默无闻做一些人后"拾零"工作.  相似文献   
6.
采用道德认同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五因素正念度量表对5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道德认同的两个维度—道德认同内化和道德认同符号化均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2)共情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正念在道德认同内化和符号化通过共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正念减弱了道德认同符号化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增强了共情对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符号论美学创始人的恩斯特·卡西尔,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能创造和运用各种符号,从而创造并生活于一个与动物生活的自然世界不同的符号世界,即人类文化的世界。各类表现人类文化现象的符号形式的生成,就是一部人类精神成长的史诗。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力量,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些观点出自他的一部著作《人论》。他在《人论》中将美学(艺术学)同哲学、文学、历史学、物理学、数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进行了嫁接,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意识。通过综合和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国红”——现代设计中的色彩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由于环境的影响及相互交流的需要,创造了语言、行为和表情等一系列传播信息的工具,并且对不同的形、色、质都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观。长时间的积淀使这些认识形成了特定的符号。色彩符号作为首要的视觉要素,承载着设计的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现如今,在追求符号消费意识的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语境下人们普遍存在的消费心理,使得吉祥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经济力量在中国兴起。而现代设计中的色彩符号文化形态,无论民俗审美、时尚指向还是政治寓意,都代表了中国红在吉祥语境下的价值取向,引导了设计色彩的趋势,渲染起了红色的消费潮流。以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气息的吉祥色彩——中国红为立足点,从符号学角度,通过实例分析,解读现代设计中中国红色彩符号化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宝惠 《美与时代》2014,(11):118-118
雕塑符号化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所产生的不明确性、暧昧性、多义性等多种特性,容易造成人们对雕塑的不理解。笔者试图探索雕塑创作的符号化过程,希望能够客观一点的理解上述的“劣势”,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符号化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以传达正面的社会观念,使这种符号意义过程起到积极的教化作用。雕塑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所用的创作手法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无好坏之分,如何避免暧昧性产生的缺点,达到作者与受众两者更深一层交流的积极作用,将它转换成更有利于表达作者本身观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分析中国民间剪纸,有助于更加透彻地解读民间剪纸,认识其源流与走向,使其文化内涵得到更加深刻地挖掘,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将民间剪纸与新的设计理念、手法相融合,必将为中国现代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