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装在世     
“八大山人”朱耷是位苦僧。明末清初,年方十九的他遭遇国破、父亡、妻故之恸。为存续自己,他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隐姓埋名削发为僧,改名“雪个”。遁迹空门后,八大山人潜心习画,笔墨少许,自然写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人物画创作自魏、晋、唐、明、近代,迄今已经历了五次变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转型,也为中国的人物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文化与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笔墨与审美应与现代文化对接。人物画家无论在技术与精神两个方面都应有所发展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精神层面的境界。人文主义思想历久常新。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发现与刻画现实生活里的人物形象,乃是推动绘画艺术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的笔墨是架构于东方传统文化的民族意识和历史积淀之上,有别于西方绘画里的重写实、重透视、重明暗等艺术特点,是中国画高度精炼的审美体现.山水画笔墨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丰厚的审美情趣,笔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既是画家对自然山水的体悟摹写,也是山水画家人文精神与品格的无限外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从宋元文人画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其间社会、历史及人们的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依旧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美术界还是设计界,中国画都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名词。我们从中国画的演变历史中也可看出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演变,亦能领略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通过对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特别是从文人画向现代中国画演变的每一处细小变化着手,来分析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可以感受中国画的魅力和文人画永恒的笔墨精神。  相似文献   
5.
邓凯 《美与时代》2014,(2):78-80
俞德生出生于长江南岸的江阴县城,幼时即开始学画,童年临摹的《芥子园画谱》把颇显灵气的他带入了中国画的艺术长江之中。是江南的的水土养育了他,是江南的环境浸润了他,是江南的美景触动了他稚嫩的心灵。那些树木田舍,纵横河道,丝瓜花,扁豆花烂漫的景色,是他小时候的真实生活环境,把这些景色画得优美一点,漂亮一点,是画家对美好环境的祈愿。这些早年的田园生活,成了其后半辈子创作关注的焦点,成了其日后作品产生的梦工厂。及至少年,其在画画上已显露天赋,初中毕业,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习,后又复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本科学习,与著名画家贺成、王为政等皆为同门同学。在诸多南艺大师的教诲下,他勤而时习之,通过八年的学院体系化培养奠定了他的深厚功底,当年这些“厚积”的功底,成为其日后“薄发”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6.
杨家忠  张侃 《心理科学》2005,28(2):264-268
以24名参加飞行员心理选拔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模拟过程监控任务,以反应时、心理负荷与情境意识为指标,考察了数据-笔墨比率在动态图形显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数据-笔墨比率显示条件下的反应时较短、情境意识较高,即适当增加表达数据点之间关系的笔墨虽然会降低数据一笔墨比率,但有助于监控绩效。实验结果说明,在将静态图形显示的设计原则运用于动态显示设计时,应对其适用性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水墨写意人物画不如花鸟和山水画发展快、成就高,追其原因,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画风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和对文人的轻视,影响、束缚了画家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8.
宋代郭若虚在其书《图画见闻志》卷一《论用笔得失》篇中论及绘画中笔与意的关系,提出了绘画当"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的理论。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笔墨理论,而且还进一步阐述了因"意"不周而导致的画之三病:版、刻、结。虽句句谈笔,却又句句关乎气韵,因此画之"三病论"实则论述的是气韵与笔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少如 《美与时代》2013,(12):97-97
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写生是山水画创作的不竭源泉。画者要做到先对“写生”释名解意,进而证明写生的源远流长。写生之意义于作画者影响很大,写生是创作的素材储备;笔墨语言的探索;感知外物,养胸中之气。故而,山水画写生于今亦有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14,(7):87-88
屠钰,西北大学宗教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在非洲援教,作品颇多,其牙雕作品、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设计怍品屡获奖项。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把内心中的审美意象物态化的成果。岳钰教授致力下用最美的意象沟通观众的心灵。他将线、光、体、体融合,装饰与写实相结合,用以表达更深刻的情感,发掘最优秀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