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间玩具,俗称"耍货"。它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一种审美形态,作为民间专供儿童玩耍游戏的器具,对于研究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民情都有重要的意义。湘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风情,其民间玩具呈现出一种特有状态。  相似文献   
2.
名词新解     
  相似文献   
3.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的竹子为什么与别人不同呢?原来,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文同先生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节的长短粗细,叶子的颜色、形态,每当有不同的感受,文同先生就会回到书房,  相似文献   
4.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的竹子为什么与别人不同呢?原来,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了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文同先生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节的长短粗细,叶子的颜色、形态,每当有不同的感受,文同先生就会回到书房,  相似文献   
5.
李群 《管子学刊》2014,(2):70-72
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历代的诗词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咏竹诗。竹的清、挺拔及四季常青常被审美化处理,当进入人们的生活,并在诗词中给予审美表达,其意境则更加悠长。竹子修长挺拔、直冲云霄的自然形象更让人想象到耿直不阿、忠贞坚定的人格形象。当竹的“清美”意象被赋予了浓厚的生命感及情意色彩后,竹便展示出不畏严寒、经冬不凋的“清高”之美;竹林的清幽静谧,使人畅神怡目、让人感受心境澄净的“清静”之美;清风吹拂竹林,凉风习习,人们坐饮其中,让人感受到“清风”之美。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七夕",是与日本农耕文化同时开始的,最初是为祈祷秋天的丰收而祭祀田神的一种活动.奈良时代,中国的"七夕"传入日本,被日本的"七夕"信仰所吸纳、复合,从而形成日本的七夕节.日本的"七夕"活动是日本固有信仰与外来仪式结合的产物,每个地区都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七夕"供品更具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7.
在印尼巴厘岛上有一个用竹、草建盖的“原始味”旅馆,室内家具全是用竹子椰树杆编制的,连灯具也用了“竹笼子”。大批游客慕名而至,想在这里过一下原始人生活的瘾,因此,旅游生意特别兴隆……  相似文献   
8.
毛竹的神话     
毛竹是生长在中国南方湘粤一带的竹子,漫山遍野,质地平凡而拙朴。当地竹农们告诉我,它和普通的竹子不一样,在它一生最初的五年里,你几乎察觉不到它的生长,在别的竹类争先恐后地攀比高度时,只有毛竹似乎不动声色。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动静     
大自然呈现的万般景致,像一匹闪烁着哲学思想光彩的锦缎,华美且通俗地描述着生命的动静。譬如身处春天里的人们,似乎比其他季节动静得更情绪化一些,有爱说爱唱的,有狂笑大哭的,表现得痛快淋漓。也有的恰恰相反,本是嬉笑怒骂溢于言表之人,此际变得不苟言笑,郁郁寡欢。植物表面上无声无息,精气神上的动静却表现得热烈。阳春三月,我因公去某山乡工作了几天。住所的窗外有片水竹林,那竹子饱饮春雨过后,抽笋的抽笋,拔节的拔节,展枝的展枝。看那枝枝叶叶,顶着嫩青  相似文献   
10.
戴莹 《美与时代》2013,(8):43-45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主要是以实用性的、大批量的生产为主,然而,也不乏精美的竹编产品。以其本身天然的色泽、染色后精美的纹样、工艺处理后丰富的颜色,给人们带来视觉美与触觉美,既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又为现代人文生活增添了趣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