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417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调查,考察了自尊在未成年犯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其攻击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感觉寻求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童年期受虐待程度可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2)自尊在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觉寻求显著调节自尊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间接效应对于低感觉寻求的个体不显著,对于高感觉寻求的个体显著。  相似文献   
2.
刘啸莳  曹中平 《心理科学》2014,37(4):880-887
为研究童年期遗忘,本研究采用简单最早记忆法考察了60名中国城镇独生最早记忆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在记忆情绪上加入了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的测查。结果发现,小学四年级学生和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最早记忆各特征均不存在差异,性别差异也不显著。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在最早记忆中出现率分别为53.7%和41.7%。结果表明,中国城镇独生儿童的童年期遗忘在9岁时已变得和成人十分相似;情绪理解对早期记忆的长久保持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负性生活事件在童年期创伤与大学生抑郁间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Young图式问卷短版中文修订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14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童年期创伤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也可以通过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中的分离和拒绝、自主性及能力受损两大图式类别间接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2)负性生活事件调节了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在童年期创伤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宁 《心理科学》2003,26(3):575-575,570
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也是最令人惊讶的方面之一是其个体发生过程中的“全方位”的不成熟;从身体和生理特别是神经系统发展的不成熟,到行为、认知乃至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不成熟,也就是说,人类个体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童年期(不成熟期),这在所有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如何看待这种不成熟,它在个体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对于我们认识童年期的本质,理解儿童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童年期遗忘指人们无法回忆起生命最初几年的事情。最早记忆是童年期遗忘开始消退和自传体记忆发生的标志,诸多研究表明成人的最早记忆一般介于3~4岁间,儿童有更早的最早记忆。最早记忆的诱发方法,包括单一最早记忆法、线索词法、穷举法和生命全程法;最早记忆的评估方法,包括自陈式的记忆现象学问卷测量,以及针对记忆叙述内容的编码分析。未来研究要加强纵向研究,追踪最早记忆随年龄而发生的变化;展开特殊人群的研究;完善测量工具;探究早期记忆保持和遗忘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武汉七所高校31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400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他们的依恋回避维度、消极情感高于一般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方面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大学生;2)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依恋焦虑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社会支持后下降。结论:社会支持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依恋通过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记忆流畅性任务和回忆最早记忆的方式考察了9岁和13岁共60名中国城镇独生儿童的早期记忆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和西方研究相比,中国儿童回忆最早记忆时更多自发提及他人,尤其是父母。(2)最早记忆年龄与早期记忆数量有显著负相关,最早记忆中关于重要他人的记忆容量、社会取向和道德情绪与早期记忆数量有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说明文化渗透对自传体记忆发生的影响,以及提示无论是最早记忆的质量,还是早期记忆的数量,回忆童年记忆背后可能潜藏着共同机制。  相似文献   
8.
以伴有单发性童年期情感忽视(CEN)和无任何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大学生为对象,借助问卷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考察单发性CEN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及丘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影响。结果发现,忽视组情绪调节更困难且更少使用重评策略,丘脑和背外侧额上回的功能连接更强;跨组分析中重评得分完全中介丘脑功能连接对情绪调节困难的影响。结果提示,单发性CEN可能诱发成人期的情绪调节困难,而丘脑自发活动的改变可能通过影响重评策略而影响其成人期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法追踪考察了童年早期到中期母亲教养方式的稳定性和变化,以及童年早中期母亲教养方式对11岁儿童学业成绩和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儿童从2岁到7岁,母亲教养方式在保护担忧、控制两个维度上出现了显著变化,在其余维度上没有发现显著变化。儿童2岁和7岁时,性别能显著预测其11岁时的学校适应问题。儿童2岁时,母亲鼓励和控制的教养方式能显著预测11岁时儿童的学业成绩及害羞焦虑、挫折耐受性、同伴交往等行为和社交问题。儿童7岁时,母亲保护和控制的教养方式能显著预测儿童11岁时的学业成绩、学习问题及害羞焦虑、挫折耐受性、果敢社交等行为和社交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考察童年期虐待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11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童年期虐待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童年期虐待和自我控制、感恩呈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成瘾成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感恩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感恩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童年期虐待和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童年期虐待→自我控制→网络成瘾”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感恩的调节;与高感恩个体相比,童年期虐待对低感恩个体的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小。感恩不仅不能缓冲童年期虐待对自我控制的负面影响,反而会增强这一过程,提示我们注意积极特质在特定情境下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