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门常被喻为门。四大皆、五蕴皆,都是佛门的重要理念。那么,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其实,佛门所说的“”,绝非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更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断灭”。佛说“”,是以“法”看待万事万物,是缘起性的“”,其间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定义、歧义、论证、作用四个方面,对印度大乘佛教龙象龙树“”的思想作了深入论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实时距、空时距估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2(时距、实时距)×8(1秒~8秒)的实验设计,以22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类型、不同长度的时距估计特点,结果发现;(1)时距类型在时距估计中存在主效应,在本实验中,1秒~8秒条件下实时距估计比时距准确;(2)时距长度在时距估计中存在主效应,时距估计所产生的误差随时距长度的增加而增大;(3)时距类型与时距长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实时距、时距估计进行曲线估计及预测,发现两类时距估计呈现动态特征,1845052秒之前实时距估计比时距准确,之后时距估计比实时距准确,两类时距估计曲线的变化速度也呈交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张化蒙 《法音》2004,(2):17-23
无论是中观学派,还是整个佛学界,甚至教外研究龙树(约2—3世纪)学者,都认为“毕竟”是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核心,这似乎已成定论。但笔者在研习中观学时,发现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关键不是“毕竟”,而是“二胜谛”。此一观点,笔者在拙文《龙树对“缘起”“”“中道”思想的统  相似文献   
5.
南岳慧思的<随自意三昧>上承印度龙树诸师思想,下启天台一家圆教,它以无始无明和有始无明解释生死轮回的根源,以观无始与毕竟作为破除无明的方法,其思想内涵深刻而朴质,不仅是研究天台学不可回避的重要典籍,有助于理解慧思的主要思想,而且对弄清有关佛教心性论的基本问题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时-空整合影响图形识别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眼动追踪的方法对在不同方向(上、下、左与右)及距离(2.0°‘和4.0°视角)上先后出现的特征组合不同的图形识别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对由不同颜色和形状构成的图形的识别受到图形特征组合的影响,视觉系统对颜色和形状的加工存在明显差异,与颜色加工相比,视觉系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形状识别。此外,虽然图形识别的速度和准确性受运动方向与距离的影响较小,但在不同运动方向和距离上,视觉系统是通过改变眼动的时间和间特性来完成识别任务的,视觉系统在识别过程中的这种时间与间的整合特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辩中边论》、《大般若经》第二会卷488和《大智度论》为中心,对瑜伽行派和《般若经》以及中观派所说之十六的含义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并从四个方面对三者阐释的异同做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指出唯识学者对十六的阐释侧重于有情能所的角度来说,对于性、真如则侧重于有的角度加以诠释;而《般若经》和中观派则偏重于从一切法平等和的角度来说。另外,本文还特别指出了龙树在其《大智度论》中也从有情妄执的角度来谈论,对于第一义也从肯定和真实有的角度加以阐释。由此可略窥唯识与中观在义阐释上的会通与歧异之处。  相似文献   
8.
时间加工与间距离加工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在距离–时距以及动物的研究中, 时间加工影响间距离加工, 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两者相互影响, 存在对称的干扰, 这种关系与注意和记忆有关。另一种是在实距离–实时距中, 间距离加工影响时间加工, 而时间加工不受间距离加工的影响, 时间加工和间距离加工之间具有不对称的干扰。时关系的不对称与隐喻理论、人们的感知运动经验和时信息的显著性有关。神经机制上, 右顶叶皮质、侧顶内区、左顶叶皮质、小脑、前额等参与时间加工和间距离加工, 但两种加工涉及到的神经机制也有部分差异。未来可以从时间加工的分段性、不同条件下时间加工和间距离加工的心理机制以及脑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僧肇的“”,是“不真”,即“性”,具体包括“法”、“智”和“智法俱”三层涵义。僧肇“”论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在意识层面的消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言重于九鼎,四两能拨千斤。在一些特定的情势、语境中,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的机背应对奇招迭出。下面略举儿招,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