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手记     
<正>奥尔特加(José Ortega y Gasset,1883-1955)是现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吸收现象学、新康德主义等学说,发展出一种有自己特点的"生活理性"的哲理,很值得我们关注。但是,中国大陆学界一直未有机缘来正式了解他乃至西班牙语世界的哲学,实属一种亟待纠补的缺憾。眼下,年轻学者高源厚利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朱子在《易学启蒙》中曾引用邵雍“心为太极”之说。此说与朱子学的固有观念似乎相矛盾。但“心为太极”说在朱子学的框架内至少曾出现如下三种理解:朱子本人以“心”为易图的中心方位来解释“太极虚中之象”的“环中说”;在朱子后学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禀赋说;现代学者所揭示出的“境界说”。三种说法并不矛盾,“环中说”背后所体现的是“太极不离阴阳”的活动性原则,它与“禀赋说”所代表的实体性原则相辅相成,二者的统一就是“境界说”。此外,“心为太极”还有一层工夫的含义,对于提示学者在自家身上体贴太极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兽下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作为"天使"与"禽兽"的杂合物,其道德并非总是处于高于动物的,它有时甚至处于禽兽不如的"兽下境界".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人的自由给人以广阔的从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人以广阔的从恶发展空间,自由是人走向"兽下境界"的通道;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既可能因利用文化而高于动物,也可能因利用文化而禽兽不如,"兽下境界"的形成正是人通过文化工具而对恶的张扬."兽下境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构成法制社会的深刻根据.  相似文献   
4.
茶禅一味     
很喜欢周作人的小品文,总觉得他的文字中有一种淡淡的禅悟滋味,譬如《吃茶》中的这段文字,读来不觉让人心头凛然一动:"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由"半日之闲"到"十年尘梦",这已是十足的禅悟的感觉与境界了!知堂老人的禅悟,得之于茶,这片刻与茶共度的时光,比  相似文献   
5.
大道至简     
看张继禹道长的《坐忘铭》,深受启迪,文章用简练的文字阐明了道家养生长寿的秘诀,这就是:"简事收心,物我两忘"。这也是养生的最好方法和最佳境界。老子曰:"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蒋锡昌先生在解释这段话时指出:"此章言无私之道,一则练其内部之气,所以定其神;一则去其外部之欲,所以定其形,二者定,则圣人养生之道全矣。"这里清楚地告诉人们,要想健康长寿,就要净化和纯洁思想,去除那些不必要的物欲,同时忘记身体以及身体外那些繁杂的东西,把事情简单化,把那颗躁动的心收回来、静下来,外忘其形,内定其心,这样才能自在快活。这里"简"字是关键,不仅内容丰富,且玄妙无穷,受张道长启发,也谈一点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郭熙针对山水画构图所提出的"三远法"影响极大。"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这其中的透视与表现不仅是构图上的要求,也是画家心性境界的体现。范宽为宋代北派山水画大家之一,在其留世的山水画作品中,无不浸透着由画家自身品性所引发的"三远"之境界。仔细品读范宽的山水,不仅可以对宋人提倡的"三远法"有一个具象而深入的了解,也可以从中读出"三远"之高深,即当其作为一种境界来理解时,是根源于画家的心胸与心性的。  相似文献   
7.
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哲学可视为一种“生命哲学”或“生存哲学”,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生存结构”或“生命结构”,而这种生命结构本质上又体现为阴阳结构.阴阳结构或阴阳范畴,从其内容来看,其实也就是中国人的心灵结构,同时也是我们的心灵境界,体现了一种生命关怀或“生命忧患”意识;从其形式方面来看,则是一种“结构思维”方法。当今人类面临着许许多多紧迫的世界性、全球性问题,以《周易》哲学为代表的中国生命结构哲学或许能够给我们以相当的启示.答案就是;多元一体,共存互补。  相似文献   
8.
李世峥 《天风》2016,(1):42-43
正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时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的赵紫宸牧师,与其他10位燕大教授一同于1941年12月8日,被侵华日军关押在北平监狱,前后共193天。其间,先生经历了虐待、饥饿、孤独等种种身心的折磨。然而,这段经历对先生的信仰却有极深的影响,使其从此进入到一个"更深刻、更超越、更纯化"的境界。出狱后,先生根据回忆,整理出版了《系狱记》  相似文献   
9.
别材、别趣与妙悟说是严羽《沧浪诗话》的主要诗学观点。严羽力图用别材、别趣来说明诗歌所特有的审美性质,把别材、别趣看作是诗的生命。妙悟则对诗歌创作的艺术思维进行了规定,与禅宗的顿悟息息相关。这些诗学理论站在一个较为纯粹的诗学立场,追寻着冲淡空灵、神韵悠然的诗学理想,寻求着纯粹的诗所特有的审美韵味,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天趣:中国盆景艺术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盆景艺术以追求"天趣"为最高审美理想.本文讨论几个与盆景"天趣"相关的理论问题:第一,盆景艺术的形成与"观生意"的哲学密切相关;第二,盆景艺术的以小见大,小不是对大的概括,盆景不是微缩景观;第三,古拙是中国盆景的基本美学风格,它所反映的不是病态的审美趣味,而是崇尚生命的哲学精神;第四,盆景的捆缚扭曲虽然有伤物性,但其总体旨趣则是为了巧夺天工,遵循的是崇尚自然而不是割裂自然的思想;第五,中国盆景艺术的魅力来自于境界的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